二、聪明基本上没什么用
咱家一般每一个周末都会带孩子外出玩一次。
可可最热衷的就是室内游乐场。里面有各种五颜六色的塑料泡沫和海绵做成的滑梯、秋千、海洋球,还有蹦床、攀岩墙、小迷宫。全都在一个200平米左右的空间里,可以按次付费进去,也可以购买会员卡。没有时间限制,可以玩一整天。
她喜欢去这里面玩的理由是可以脱了鞋随便跑,很舒服很自在。有时甚至外衣外裤都脱了,只穿着秋衣秋裤。同样这个样子在游乐场里面玩的孩子也不算少,全是满头大汗。
去的次数多了,她就会发明出一些特别的玩法。
不用屁股来滑滑梯,而是趴下来用肚子滑;把海洋球都搬运到迷宫里,然后把整个人埋进去,让其他小朋友找不到她;秋千也不用坐的,而是用踩的、旋转的、单人变双人的。还会和其他孩子一起组队玩游戏。
可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在她四岁的时候,就会自己坐在小板凳上,捧着平板电脑、打开音乐播放器,听儿歌,并且看歌词。不知不觉,她不仅能哼唱,就连歌词也认识了。
到了六岁,她基本已经认识了常用字,可以独立看英语配音中文字幕的动画片。
现在八岁的她,看书已经可以达到一目五六行,一个下午可以看完一本小学课外书籍。很多时候我还没看完的短信、邮件和小区公告,她已经先于我领会了主要意思。
我并不希望孩子早熟,但是孩子自己展现出来的早慧,每一个父母都求之不得。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展现出或多或少的聪明,作为父母也时常会被惊讶到或者逗乐。
我相信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被夸过聪明。他们在每一次接触新事物或是第一次经历新体验的时候,总会灵光乍现般地展现出充满童真的直觉和干净剔透的纯真想法。
比如,你给她香蕉,她就知道要剥开;你给她钢琴,她就知道要按下去;你给她红包,她就知道用手接,有时还是双手接。
大人就不一样了。你给我香蕉,给我吃么?还是要我帮你剥皮?还是用来干别的?
你给我钢琴,要我弹么?还是要我擦干净?修钢琴我也不会。
你给我红包,是我又生二胎了么?
孩子的想法很纯粹。大人的想法很多样。
再比如,我看过一个小故事,说出了孩子之于大人在聪明上的特别之处。
一个美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正在进行一场智力问答。主持人问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假如你正在乘坐飞机,这个时候,飞机突然出了故障,无法继续飞行。机上有很多人,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但是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这个睫毛长长、鼻子上长着几颗雀斑的小男孩回答:”背上降落伞,跳下飞机!“
所有的现场观众并没有期待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会给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回答,开始哄堂大笑起来。只有主持人好奇地继续问道:“那你的爸爸妈妈怎么办?”
小男孩完全不理会大人们的笑声,义正言辞地说出很多英雄人物在电影里的台词:“I will be back!我去叫人赶紧来救我们!”
真是了不起啊。
一个孩子被夸聪明被夸乖巧,其实真正被夸的都是他的单纯、他的善良(而大人被夸聪明,似乎总带有一些言外之意。)正是因为这种纯良,才会给出这种聪明、机智又英勇的答案。也正是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展现出来的灵光,让我们觉得孩子无比可爱。
于是,我会抓住可可每一次心情愉悦、脑洞应该正在大开的时机,让聪慧的种子在她的小脑袋里萌芽。
问答游戏一直是我和可可在各种地方用来消遣的寓教于乐。
她四岁,我们一起去公园坐摩天轮,我问她——
“太阳为什么下山?“
“为什么?”
””它去休息了。”
她五岁,我送她去上舞蹈班——
”小天鹅为什么四只四只出来?”“
”“爸比,我们学的是中国舞,不是芭蕾舞。”
好吧。
“小鸭子为什么四只四只出来?”“
”““为什么?“
””因为它们想成为小天鹅。”
渐渐地,她开始明白,我并不是在等她给我一个标准答案,她可以随自己喜欢来回答。
她六岁,我接她幼儿园放学——
“今天乖不乖?”“
”“乖。嘻嘻。“
”老师怎么样?“
”也乖。嘻嘻。“她以为我还在问乖不乖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她们夸我很乖。嘻嘻。“
……
她七岁,我们去看钢琴演奏会。现场不仅演奏了莫扎特、肖邦、谭盾、何占豪&陈钢,还有八十手联奏(四十个音乐家同时弹奏二十架钢琴,非常壮观)电影《加勒比海盗》和动画《千与千寻》的主题曲。我带着自己的疑问,随口问可可:”《千与千寻》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听起来怪怪的?”
她并没有看过这个动画片,她想得有点久,回答道:”一个女孩名字叫千,她一直在寻找一样东西,但是她也不知道她到底在寻找什么东西,于是她就把这个东西叫做千寻。所以叫《千与千寻》。“
真是脑洞大开的回答啊!然而,千寻(ちひろchihiro)在日语里的本意就是爱(片中的千寻正是在寻找着爱与被爱的答案)。
她七岁,我开车送她去上画画班——
“我们为什么要系安全带?“
“因为它给我们安全感”。(我生怕她说出“死活都要在一起”的答案,虽然听起来也不错。)
她八岁,她喜欢一早来到校门口做值班生来欢迎老师和同学——
“做值班生的乐趣在哪里?”
她睁大眼睛看着我,想说什么但是说不出来。我知道,她是想让全校的老师同学都看到她。她觉得很光荣,很骄傲。
这一点像我上学的时候——爱出风头,爱显摆,爱去人多的地方;虽然长相跟眉清目秀没什么关系,但好歹轮廓分明,身形伟岸,再加上一头就是这么自信的秀发,也算是有资本出点风头。
但最让我感到光荣的是自认自己很聪明,从小学起老师就说我是个容易骄傲的孩子(这“容易骄傲的孩子“和“让人骄傲的孩子“真是区别不小)。
仰仗着自己的这个特点,在广告创意这个行业至今已经11年,还算令自己满意。写过的一些广告语也称得上一传十、十传百,变得路人皆知。要是遇到同行或是许久不见的老同学,跟他们吹嘘一番,这酸爽,还真爽。
后来为了能在广告圈里争取一点名分,我参加了一项考试——有一个国际组织叫做Mensa高智商人群,五年前在上海第一次公开测试——然而在我顺利通过之后才发现,这些题目其实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的。
这种想给自己贴上独特标签、看似自作聪明的行径,实在是愚蠢之极。
因为,聪明在成人世界里基本上是没什么用的。(一定没有虚伪和算计来的好用,也一定拼不过上面有人或是家里有爹;更没权力和金钱好用,或是内幕消息和祖传秘方之类的)。
聪明做不了科学家——科研需要政府或财团的支持,并且必须有一支各领域皆专长的庞大队伍来获得成果;
聪明做不了企业家——企业家是人脉与渠道的搭建,是战略上的大刀阔斧和谋略上的精耕细作;
聪明做不了作家——一个作品是通过长期的经验累积,并通过刻苦的雕字琢句完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沉闷的码字中度过;
聪明做不了上班族——职场生存之道更在于团队协作和人际关系。
聪明在这个世界里基本没什么用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这里并不推崇”天才主义“(只有年轻人和年轻的国度才会如此推崇)。
比聪明更好用的、比所有都好用的,是智慧。而智慧,源于内心的纯良。
这一点,是在和可可相处的日子里,让我慢慢体会到的。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孩子的话语和行为会超越我们的预期。而有时,她偶尔出现的孩童反应也会让我们自叹不如,甚至还会在孩子面前感到莫名羞愧。
可可最常去的室内游乐场在一个购物商场的五楼。那一次她六岁。
结束了游乐场里的撒欢,可可意犹未尽地跟在我和老婆后面,摆弄着她的奖品气球,坐电梯准备回家。
电梯到了地下一层停车场,我跟老婆自顾自的聊天,没太在意身后的可可就先走出了电梯。
走了几步,可可在我背后大叫一声”爸比“,我转头看见她还在电梯里,踮起脚抬着右手向上使劲够着什么东西——气球飞走了。
还没反应过来,电梯门缓缓关上,我跑了两大步过去并没有赶上。
我从正在关上的门缝里看到她的眼泪就要夺眶而出。
电梯里只有她一个人。
我老婆说赶紧走楼梯上去。我想了想说来不及的,楼上有人,你放心,在这里等是最合适的,她会下来的。就算立刻上去也追不到,电梯也不一定会停在几楼。
这一程电梯要从地下一楼到五楼再返回,幸好商场人不算太多,但愿不要停太多次。
等待电梯再次下来的时间确实有点长,估计有两分多钟。但我感觉在这两分钟里足足过去了三百秒。
电梯下来了,门还没打开就听见可可在大哭。门一打开,她并没有跑出来,而是一动不动专心地哭。电梯里一对夫妻在一旁安慰着可可。我老婆上前向他们表示感谢。
可可大哭着,哭得很有节奏——一个大声,加上三个短而急促的抽泣——呜哇——喝喝喝——呜哇——喝喝喝……
接着,她哭出了第二个层次。这个层次的原因是她看到妈妈略带生气的表情。
她下意识地感到似乎是自己错了,哭声变得凌乱不已,完全丢失了第一层次的节奏和韵律,并且边哭边说:“我没抓紧气球,我没来得及跟上你们“。我抓下气球,递给她,她没有反应,情绪没有任何好转,不断重复责怪自己:“我没抓紧气球,我没来得及出来。“
又到了这样的时刻——孩子出现困惑、哭闹、不安、愤怒、或者笑得根本停不下来等情绪波动的时刻——我走到她的面前,蹲下来,抿起嘴做出宽慰的表情看着她哭红的眼睛,抬起右手伸出食指点了点她的鼻头,用比平时慢三拍的语速对她说道:
“女儿呀,别那么单纯!
你没有错,别怪自己。你没把气球抓紧,爸爸也没把你抓紧。
和爸爸妈妈一起,所有的错都是我们的。
以前爸爸原谅过你,这一次你也原谅爸爸好不好?
你也可以惩罚爸爸,就像爸爸惩罚你那样。”
我期待我的话语能引开她心中同时存在的愧疚、胆怯和伤心。
她慢慢停止哭泣,开始顺着我说的内容思考起来。我看着她转动的眼珠,可能是在回忆之前被原谅的时候究竟是犯了什么错,也可能真的是在想怎么惩罚我。
愧疚感是每个人天生的,就算没什么大错,但也会因为某些事不关己的意外出现让我们毫无理由的自责。愧疚感(说的严重点就是罪恶感),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淹没我们的纯良。所以,一旦出现这种类似情况,先应付孩子的胆怯和伤心(走上去,靠近她,亲近她,给她气球),接着就是要消除孩子的愧疚感。
这个时候假如说“你按开门键就好啦”(要按的话也应该是我在门外按)、“不就是个气球么,你跑出来就好啦”、“没关系的,有叔叔阿姨陪着你”类似这样的话,反而会让她回忆起刚才那段灰色经历,可能加重愧疚或加剧伤心。
“比起爸爸妈妈,你更喜欢气球呀!” 我把气球再次递给她。
她默默不说话,接过气球,露出了羞怯的笑容。这也让我心里的愧疚平复了许多。
所谓的智慧,不就是这些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么?
算是又过了一关吧。这一关有点伤。
回到了家,又要坐电梯上楼。
我打算让可可一个人坐到7楼,来战胜刚才的电梯阴影。老婆说算了,说我这也太快了,可可还没缓过来呢。
等过了三个月,一次单独接她回家的机会,我为她鼓足勇气、让她一个人坐了上去。
“可怕么?”到了楼上,我还是有点担心。
“本来就不可怕。”看来她很有成就感。
“不可怕?那上次为什么哭得这么厉害?”
“因为我按不到那个开门键。”
“嗯?”
“太高了。”
倔强、勇敢、乐观、智慧,各种优秀的品质在内心纯良的指引下,都会慢慢养成。我也努力为她创造愉悦、启发未知、解除困扰、消除恐惧,但愿纯良一直留在她心里。
渐渐长大的可可,回答起我的问题来也开始带着点逻辑和理智,那种有爱而聪慧的无厘头回答也越来越少,有时甚至还敷衍起我来。
幸好,咱家还有一个娃。
待续,还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