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就是在权威的环境下长大,所以性格懦弱、随大流、没主见、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来有了孩子,观察小孩成长挺有意思,于是在孩子和成人的不同中发现人生其实也可以用另一些方式过,这算是给我的思想启蒙;后来出了国,发现周围的人无论肤色、高矮胖瘦、语言流畅度都没办法比较,于是开始思索,这个时候如何从众、随大流?因为没有大流了。最关键的是,以我的审美和价值观,那些看起来实在歪瓜裂枣的家伙居然极其自信,对自己的接纳度都超乎想象。又受了“只要存在就是有价值”的想法的影响,开始正式审视自己的价值了。这些抽象的想法落实在画画这件事上,是这样操作的:
画画之前需要建立的几个观念:
1.一开始不可能画的非常完美,不要对自己太过苛求,抛弃完美主义的想法。
2.不要着急,把这个学习的过程拉长到几年来看,我从认真动手画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
3.想画的时候就画,不想画的时候不要逼自己,在这件事上一定要任性,因为任性就是给自己的思维留下空间,如果现阶段没有灵感,等积累一段时间,感觉回来了,又可以画了。
4.把学习的对象扩展到任何可以想到的领域:书籍、视频、微博、微信、生活、孩子的画、大师的画、名博的画。
5.一个支持的亲友团,无论你画出什么样的作品,都能有人真诚的支持和欣赏,这非常重要。
6.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热爱和观察能力,也就是说愿意为一些小细节驻足欣赏。
7.谦虚,不耻下问。
有了这些观念和意识的支持后,接下来的具体操作,我是这样实践的:
1.大量看别人的画。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老树画画,从他刚开始在微博上画,我就跟起。他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画的非常真实、非常诚恳,又很坚持,这让我意识到坚持就可以把自己从普通带到不普通。我电脑里有个文件夹,专门收藏他的画,经常会翻看,看他的构图、他用的线条。他画的植物很启发我,所以只要出门,我就盯着植物看,看植物们都是如何组织自己的叶子和花瓣的。
还有一些作者,比如速写本子、林田绘本、林曦、广州圈圈、陆梅插花,他们都非常优秀,而且各有各的长处;比如广州圈圈,画的也非常生动、生活、朴实、真诚;陆梅插花艺术,她的画实在是太让人着迷了。
大量的看这些作者的画,你发现他们对生活真的很热爱,不然那有心思去画,而且他们对生活观察极其细致,从他们身上,学到更深的是一些健康的生活态度。
2.选好工具。包括笔、颜料、和纸。
我曾在一个Yard Sale花了两刀买了一盒彩色铅笔,那个时候才知道原来好用的笔长这样。再后来用了一个牌子的描线笔,发现画到纸上的效果完全不同,才意识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画画这事上太重要了。很多专业的画家会说其实什么笔都无所谓,因为刚开始画,不要给自己太多财务压力。但我个人的经验却是相反。
3.选好自己感兴趣的点。
我喜欢植物、风景、人,于是从图书馆借阅不少的书、同时也购买了不少这方面的书,刚开始看的时候,大部分书都很难理解,但是我会仔细地看书上的示例图,然后模仿,一开始非常痛苦,于是,把这些书放一旁,再去生活中观察,回头再反复看这些书,就有收获。画起来就稍微有些感觉了。
后来我用分类的办法,又向孩子学习画恐龙、鱼类,把画的范围又扩展开了。
4.向网络视频资源学习。
在youtube上跟了一位非常棒的老师,他把绘画讲解的非常简单、可操作。对我影响大的就是这样的想法:看一个事物的时候,从大的形状着手,看到一个2D的事物、然后再用3D的思维去理解,这样画出来的才会有机、逼真。另外,还有一个观念就是:画你看到的,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刚开始不用被想象中的形象蒙蔽了眼睛。
后来在网络视频中又看到一些国画画的好的老师,也向他们学习了不少技巧。
5.最重要的是:动手画、随手画。
动手比什么都重要,只有自己画过一棵树、一个动物、才能知道它的大概轮廓、细节和阴影。别人的理论只有在自己的实践中才能真实起来。我看到自己喜欢的画,立刻就临摹,那怕只是线条、轮廓,没有细节,我就知道大概如何组织这个比例才能到达一个这样的效果。
6.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旅游是个好机会。
经常出去看看不同的地方,这样在差异中撞击思维火花,多和自然接触。对生活中的存在不要用完美主义的目光看、用真实的目光看。有些在我们看起来很不起眼的事物,却有着非常好的线条和光影。
最后,我分享一句很鼓励的话:“优秀的作品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别再犹豫,就从现在开始画吧,错误会让你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