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白居易定都洛阳后,日子富足潇洒。
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起起落落早习惯,看淡世事,每天饮酒作诗,引得几个家妓笙歌起舞,逍遥自在。不是白居易越老越不正经,而是越老越洒脱、自然。不能以今天评价干部的标准去衡量唐代的白居易,平心而论,老白无论是生活上还是道德上都是一个不错的人,人缘好,没有绯闻,没有腹黑史,他虽然包养年轻家妓,在唐代当时没有违和感。
笙歌旖旎曲终头,转作离声满坐愁。……夜长似岁欢宜尽,醉未成泥饮莫休。--《夜宴惜别》
爱诗爱酒爱家宴,有歌有舞有红颜。说文艺点叫宴会,说白了就是聚餐,只不过文豪的聚餐内涵更丰富,喝酒作诗,莺歌燕舞。白居易在洛阳家里经常设宴,总能看到家妓的影子:
一甕(weng)香醪新插篘(chou),双环小妓薄能讴(ou)。—《尝酒听歌招客》
某次白老招待客人,开了一壶新酿的醪糟酒,一边盛酒(篘,是一种竹制的器具,用来隔离醪糟和酒),一边命两个小妓唱歌。再次印证,无酒不成席,无妓不成宴。
白老是好客之人,交友广泛。有好友过洛阳,也少不了设宴款待。白老六十五岁时设宴招待了一个特殊客人,他是原来的淄州刺史裴洽,此时裴洽已年过九旬,两个人兴致很高,有诗为证:
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春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从“两家随分斗金钿”的情形看来,似乎裴老爷子也带了几个小姑娘,两边家妓合奏,一个九十多岁的老翁还能彻夜长饮,不得不感叹老当益壮,难怪白老佩服其风采,“留君到晓无他意,犹向君前作少年”。
从五十八岁定居东都洛阳开始,宴会便是白老日常生活的一个主题。他不是在宴会上,就是在赴宴会的路上:
素书传好语,绛帐赴佳期。续借桃花马,催迎杨柳姬。—《秋霖中奉裴令公见招早出赴会马上先寄六韵》
那年秋雨,天一大早,白老接到一个宴会请帖,请客的是晚唐最为牛逼的风云人物裴度,裴度曾主持削藩对唐室有再造之功,朝廷封官“中书令”,晚年在洛阳造了一个豪宅,经常邀请各界名流聚餐,白居易是常客。所以白老接到请帖后欣喜难耐,早早出门,带上樊素共同赴宴。走到半路诗兴大发,有了前面这首诗。
白老常去裴度豪宅饮酒,甚至有醉后留宿的经历:
九烛台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欢娱。偏偏舞袖双飞蝶,宛转歌声一索珠。……南山宾客东山妓,此会人间会有无?—《夜宴醉后留献裴侍中》
白居易写的很清楚,这次喝的大醉,但是宴会上的姑娘们还是数清楚了,一共十二个。
当时洛阳,除了裴度和白居易外,还有个重量级的人物-牛僧孺,就是晚唐“牛李党争”的主角之一,牛僧孺从宰相位置上退下后,移官洛阳,与白居易来往颇多,不但相互写诗相赠,而且经常合办宴会,也有诗为证:
两家合奏洞房夜,八月连阴秋雨时。……人间欢乐无过此,上界西方即不知。—《与牛家妓乐雨后合宴》
美姬环绕,丝竹笙歌,有诗有酒,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