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归因错误。比如常见的那句“为什么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1、因果关系灵魂四问(来自《思考的真相》):
(1)A真的是B的原因吗?(是的,我们读书、上学就是为了学习很多道理)
(2)如果是的话,A是B唯一的原因吗?(不是,过好这一生还有很多其他因素)
(3)如果不是的话,B的原因还有哪些?(要练习学到的道理、并且应用,去做出改变)
(4)B的众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应用实践)
查理芒格曾说过,人们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爱好,那就是“重视理由倾向”,这种重视理由倾向十分强大,以至于一个人给出的理由哪怕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不准确的,也能使他的命令和要求更容易得到遵从。
2、需要警惕的因果倒置
(1)因果倒置。比如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可能的情况是,“你不是因为兴趣做的好,而是因为做的好才有兴趣”。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对改进痴迷的话,那么,他学啥都有兴趣,以为无论干什么,都会遇到改进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改进的乐趣。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遇到瓶颈无法突破,这才是中途放弃的根本原因。
要有正确的因果链条,一旦因果倒置,你只是埵而来不去钻研的接口,而无法解决真正的问题。
同样,很多家长搞错了因果链条,误以为孩子的学习都得依靠学校教育,所以拼命卷补习班、学区房,真正能在社会上立足得人,靠得是“自学”,尤其是在当前的人工智能时代里。所以家长应该自己鸡自己,把自己变成终生学习者,给孩子耳濡目染的教育,孩子自然也会成为终生学习者。最好的学区房,其实就是你自己家的书房。
(2)简单归因。世界上的事物关系非常复杂,尤其是因果关系。一个原因可能导致多个结果,而一个结果也可能由多个原因造成。准确说,我们生活在“由时间串起的、无数因果网络构成的三维因果系统“中。比如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混高端圈子,希望在高价值地方找到贵人。事实上,自己首先得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甚至更多贵人。自己和贵人之间,是互为因果的,换言之,你不优秀,就没有有效的社交。
一个人最应该戒掉的恶习,就是抱怨。当遇到麻烦和不顺利的事情的时候,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承受,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没有用,他只嗯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和无奈而已。不仅自己不要抱怨,你还得远离哪些爱抱怨的人。那些爱抱怨的人,说着说着就开始进入”表演“状态,他们很投入,他们需要你的同情,他们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理解“。为了让你同情,也为了让全世界同情,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扮演”一个其实更掺的角色“,演着演着,别人还没怎么样,他们自己先相信了,而且不由自主地让自己变成那个”更掺的角色“。
性格和命运互为因果,环境和行为互为因果,所以我们要主动选择自己的朋友,主动选择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