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习课文《沙滩上的童话》,其中有“我们垒起了城堡”一句,“垒 ” “堡”二字需要让孩子们认识。观察字形,引导他们明白本意是需要用土、石等累积起来,很容易理解。扩词时孩子说到了“城堡”“碉堡”“汉堡”等。不一会儿学到了“攻打”的“攻”,我出示字卡,让他们猜猜右半部分代表什么意思。因为以前教学生字时,我常常根据需要给他们介绍字理,有的孩子说:“哦,就是手拿棍子击打的意思。”(反文旁是"攴"的变形)嗯,不错,看来他们没有忘记。
或许是受此推理的影响,我听到张明哲小朋友情不自禁地嘀咕:“为什么汉堡的堡不用食字旁呢?”我装作没听见,其实,我心里当时也有点纳闷。“为什么汉堡的堡不用食字旁呢?”他的疑问又冒出来了,比刚才声音还高了一点。或许他以为我没听见,“不死心”地追问。
他不举手的嘀咕让我有点不耐烦,还怕影响下面内容完成不了,所以带着些许责备说:“为什么不举手?你都嘀咕两遍了,我暂时回答不了。如果你感兴趣,课后可以去查资料呀!”孩子当时什么表情,我没有顾得上多看。
课后想起这个问题,找找度娘吧。一查,恍然大悟。原来,“汉堡包”简称“汉堡”,一开始产生于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市,是借用地名命名的。
嗨,我怎么就没有想起“汉堡包”来源于西方,本是一种音译词!这里的“堡”,跟我们老祖先创造的“堡”字本意没有半毛钱关系,当然也就谈不上为什么要用食字旁了。
想想真够惭愧的,自己知识储备不足,课堂教学缺少应有的教育机智,还胡乱责怪孩子。孩子的小问号,不正是他在思考的表现么?这样的小火花,应该褒奖才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