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焦虑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
文/茜洋年华
小小的一粒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把父母的焦虑,浓缩之后就成为了一粒种子。把它种在孩子心里,定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一)
表姐最近一口气给闺女报了三个辅导班,加上之前的两个,孩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学习了。可是表姐总觉得不够,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
孩子整天像陀螺一样在旋转,苦不堪言,表姐两口子也经常为此吵架。
每次吵完架,表姐的一大堆理论就出来,吃的苦中苦,方位人上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父母之爱子,比为之计深远。
我时常劝她,不用太焦虑,孩子才二年级,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可她每次都会反驳说,“他们班的琪琪,芭蕾舞已经考完7级了;他们班的彤彤,钢琴都过了九级了……看看我家的妮妮,《玛丽有只小羊羔》都弹不好,画个画,线条都不会,英语单词都不认识几个……,这些都必须学好,你压根不知道外面的压力有多大,竞争有多激烈。”
每次见到妮妮,都觉得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累”,莫名的心疼孩子。小小的身躯,架着厚厚的眼镜。每天辗转于各种辅导班,沉静,乖顺,不爱说话,没有这个年龄段女孩子应有的“叽叽喳喳”。
前几天,表姐说,孩子生病了,说什么也不去学校了,也不去辅导班了。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舞蹈,学习钢琴,也不是所有的能力都必须通过分数来体现。
但是,在父母的焦虑下,孩子必须拼啊,不拼就上不了好学校,就没有好的未来?
白纸般的孩子,父母的焦虑,终会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白纸不是变得绚丽多彩,而是乌泱泱一片黑。
(二)
旭是四线小城的孩子,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员工,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挣钱,养孩子。
父母从小就告诉旭,家里条件不好,父母很不容易,你得努力,可不能再像父辈一样没出息。旭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三年前大学毕业,留在了省城。
刚毕业的时候,父母就开始了各种催:“你大学毕业了,就不能再依靠我们了,你看谁谁谁,现在年薪百万,你得努力啊,可别像我们一样,一辈子不挣几个钱。”
旭的工作好不容依靠自己打拼有了起色,父母又开始催了“你看谁谁谁,刚买了200平的大房子,咱什么时候能有房子呢?等你买房了,我们就过去照顾你,反正我们在家也没事。”
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催,你看谁谁谁结婚了,你什么时候领个女朋友回来啊……诸如此类的事太多太多了。
父母把他们对于工作,房子,婚姻的焦虑,都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即便旭已经大学毕业,有工作,是个真真正正的大人了,但是旭也变得越来越烦,直到有一天辞去工作,走进医院。父母才体会到,孩子究竟承受了什么样的压力,才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可是已经晚了,不是吗?
父母一辈子的各种焦虑,还是有意无意的在孩子心里生了根,直到有一天结出了果子,咬了一口,苦的。
(三)
前段时间追剧《军事联盟》,印象最深的就是曹操对曹植的喜爱。曹操大力扶持曹植登位,希望他能够君临天下。可曹植并不快乐,他无心于王位。
曹植自己又不愿意违背父亲的心意,最终空有满腔才华,终成政治的牺牲品。反观曹丕,不得父亲喜爱,父亲甚至为了让曹植登位,不惜陷害曹丕。但曹丕,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伟业。
曹操之爱子,真的是为之计了深远,把自己对王位的焦虑转移给了曹植,焦虑使得曹植变得自卑,胆小,最终落得痛苦而亡。曹丕则幸运了许多。
古人也会焦虑,也会把焦虑变相加在孩子身上。有焦虑心的父母,会不由自主的传递给孩子,然后再由孩子来埋单,用他们余生的幸福去交换。
很多时候,父母都是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都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逼着孩子变得越来越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的焦虑,我们自己消化吸收,而不应该转移给孩子。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你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是因为你不够优秀。你让孩子努力拼,是因为你不够拼。我们要让自己变得优秀,不再焦虑,成为孩子的起跑线。
他是他,你是你,都是独立的个体。莫再以爱的名义,转移着属于自己的焦虑,种下种子。愿天下的孩子,永远收不到焦虑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