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处世要方圆自在,做事要宽严得宜。
原文:
“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宜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译文:
当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时,待人接物应严正刚直;当政治黑暗天下纷乱时,待人接物应圆滑老练;当国家行将衰亡的末世时期,待人接物就应刚直与圆滑并用。对待善良的君子要宽厚,对待邪恶的小人要严厉,对待一般平民大众应宽严互用。
个人见解:
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有种意外之喜。以前,听到太多立身处世的法则,大都是让我们要“圆滑”,并没有这么细分。另外,“圆滑”经常与“世故”连用,所以造成了一种贬义的语言色彩。这让大家对此产生了一些偏见。
-1-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不同,比如说:贪污腐败这些事,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存在,但是在一个相对清明的时代,国家对此就管得严些,那么,当人们有这个想法的时候,就要多做一些思考。待人接物上自然有会有些改变,不会那么放纵。但是,当政治昏暗的时候,内心就会更放纵一些。同时,刚正不阿在那样的时代似乎也很难做到。不过,正是因为如此,才难能可贵。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贪官也有清官。只是比例不一样罢了。当然,在任何时代,都能做到刚正与圆滑并用才是最好的。因为,任何一个时代都充斥相似的元素。
-2-
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即我们对待不同的人,也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尽管从佛学的角度来讲,让我们要无差别地对待世人,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个人认为还是要能做到变通才是最好的处世法则。“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所以,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人的时候,还是会有区别的对待,不然路也难行。
当然,我这么说,其实也很难做到。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有“吃一堑,长一智”。即只有我们去经历了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才能够明白与人相处的一些微妙的道理。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人。其实,也很难去抉择,只是,写给自己以及需要的人。
-3-
在此,我想说的并不是在不同的时代我们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或者与人相处时要懂得变通,而是想谈论一种价值选择。毕竟,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一定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很难改变。说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意义不大。
想到一个问题——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我们是选择苟且偷生,还是英勇就义呢?
谈谈我对文天祥的看法。我们都熟知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尽管有这样的境界让人敬仰,同时也是后人的标杆,但是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比如:他选择归顺,再做一个清官,为百姓做一些事,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
历史不可假设的,而且这样的假设也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如果我们站在他的角度再去思考问题,也会同样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是长期形成的结果。当我们看到不知变通的人,总会为其感到可惜。但是,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受到自己价值的局限而无法变通呢?只是很多时候没有触碰到,或者触碰到了也没有注意到。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认为的价值最大化去做出的选择。如果让文天祥选择苟且,估计他会生不如死,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从自己的角度来说,当我们选择时都是纠结的,但既然做了某种选择,就一定有选择的理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做的选择符合了别人的价值,那么我们就有会得到别人的赞赏的,反之亦然。不过,从宇宙的角度来看,无论我们做出什么选择,几乎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类,我们总以为我们可以改变什么,但是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也许,某一天人类也会灭亡,那么我们的选择还有什么意义?尽管这样思考,似乎人活着都没有意义,甚至会让人感到绝望,但是正因为这样思考,我们的选择才会更加地自由,面对人生时,才能更加淡然。
-5-
结语:
其实,说这么多无非是给读者大人和自己提供一种思考的维度。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我们的选择都是基于自己的现实以及我们自身的限制所共同造就的。面对生活,我们如何选择?答案不是我们说的,而是我们的行动去造就的。
无论我们是选择刚正不阿,还是圆滑世故。其实,我们永远在抉择的路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