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4号,“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我和俩个妹妹及小外甥,陪同母亲一起,来到位于云台山脚下,西南向约五公里左右车程的“石佛寺”。
不为烧香拜佛,只为找人。
01
要探望的人,是父母年轻时,还没结婚时就交往的一个好朋友,我们都叫她“玉兰姑”。
打我出生,很小有记忆就知道、认识这个心灵手巧、和蔼可亲、为人诚恳、做人低调、个子高、身材好、又漂亮的“玉兰姑”。
“玉兰姑”很能干。
早年,她就自己创办了自己的“裁缝店”、“服装厂”。
我和爱人刚结婚时,那条咖啡色,很有型的“微喇叭”裤,就是“玉兰姑”帮我们选的料子、亲手缝制的。
2000年二月份,家父去世,在这个除了自家,几乎没有亲属的外来城市里,是“玉兰姑”和父母的几个朋友,帮助亲操亲办的。
听父母常讲起,父母有了我以后,还很小,每天上班、下班,从宿舍到单位,有一段距离,“玉兰姑”就每天和母亲一起,抱着我、或背着我,结伴上下班……
因为“玉兰姑”那时比父母小七八岁,还没有成家。
家里有“玉兰姑”和父母以及其他好朋友,年轻时一起照的老照片,有父母抱着我,他们的合影照。
“玉兰姑”和我们家交往几十年,从未间断。
“玉兰姑”人很好,善良、豁达,她豁达的程度,一般常人会多少有些许费解。
(从“玉兰姑就寝的二楼拍摄”)
(“玉兰姑”在石佛寺居住的小院子)
大约六七年前,父母原在的由英国人建的老单位居住区,改造拆迁,她放弃应该得到的,地处市区繁华地段的新房,在“石佛寺”里,花钱购买了一个床位。
她多生活在这里,觉得安静。
02
“玉兰姑”和丈夫“天海叔叔”,养育四个女儿,一个女儿一家移居美国,都很孝敬。
退休放弃自己的“服装厂”后,和“天海叔叔”开始帮忙照看孩子们的孩子。
直到孩子们的孩子们,都大了。
“天海叔叔”去世后,“玉兰姑”就选择了“石佛寺”。
我们今天的到来,“玉兰姑”很高兴。
因为母亲腿痛多年,“玉兰姑”每次接到母亲或我们打给她的电话,都会说:
“别过来了,你妈妈腿疼,我回去看她。”
“玉兰姑”回到这个城市,多居住在其她几个女儿家里,不是她去找母亲,就是母亲打电话,看她在哪里,母亲就一定回去看望“玉兰姑”。
“玉兰姑”和母亲见面与交流的情景,让我们这些做晚辈的都有些“羡慕”、“动容”……
但是,今天的见面,离开“玉兰姑”,驱车返程路上,心里一阵阵酸楚……
03
原本中午前把“玉兰姑”带出去吃午饭,却平生第一次在寺院吃斋饭。
“玉兰姑”坐在母亲身边,陪伴我们、看着我们吃。
吃了斋饭,“玉兰姑”手牵着手,去她的住所,俩个妹妹和另外两个女生做临时“义工”,帮助寺院厨房刷碗、洗筷子、打扫卫生。
回到“玉兰姑”的房间,妹妹又勤快地帮“玉兰姑”的屋里,抹桌子、拖地……
其实,“玉兰姑”的房间,虽然没有我们日常过生活的家里,那么“奢华”,但却一尘不染。
此情此景……
“玉兰姑”满脸绽放笑容地说,你们走了以后,人家肯定跟我说,“让你们的家人,下次还来吧!”
“玉兰姑”把我的母亲和我们,当做她的“家人”。
“家人——”
在这里——“石佛寺”院,我从“玉兰姑”口中,再听“家人”——
心灵被深深地触动——
……
04
“玉兰姑”熟知母亲腰腿痛的老毛病,“玉兰姑”牵手搀扶母亲上楼、到她的床边,她执意让母亲一定要倾斜身子用被子撑着腰间,这样会舒坦一些……
我的心灵被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深深地、深深地“触动”——
很明显,“玉兰姑”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两年,去年十月份的时候,不知为什么,耳朵突然“失聪”,没有想到“玉兰姑”的耳朵听力,怎么突然下降这么厉害……
尽管她微笑着,漫不经心地告诉我们,但我们都抑制不住地感到很难受,而不敢在她面前明显流露——
05
言语中,“玉兰姑”站起身,指着她床边的窗户外,依旧面带微笑地告诉我们:
就在那个屋子里,你“天海叔叔”就在那里。
我们一惊。
“天海叔叔”的灵位吗?
“玉兰姑”很“欣慰”、“自豪”地笑着,慢言丝语地说:
“有灵为,还有骨灰”。
……
难怪“玉兰姑”常常守在这“石佛寺”。
这么多年——
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守候”……
“天海叔叔”,他可九泉有知?
……
“阿弥陀佛——”
保佑我的“玉兰姑”。
在我们的心中,“玉兰姑”,无论她身居何处,就似这朵朵绽放白玉兰,优雅而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