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朋友这样问我,
“你能告诉我遇见自己很讨厌的人该怎么办吗?”
我说,
“你为什么那么讨厌他呢?”
他给我列举了一些原因,比如那个人冷漠、自私,或对他不友善等。
我说,
“如果是前者,那他没有伤害到你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去讨厌他呢?而如果是后者,对一个不喜欢你的人,你又何必讨厌他?”
其实我知道他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我就是看不惯那些不好的品质啊;他对我不好,那我当然讨厌他,这难道不是一件无比自然、正常的事情?”
反倒是我的提问显得多此一举。
但是细细想来,难道不值得思考吗?那个人固然有缺点,但是,谁又没有缺点?你为什么偏偏对那样的人心生厌恶?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如果一个人有缺点就理所应当被讨厌的话,那谁也得不到爱了。
而事实是,你所讨厌的,不过是你自己。
你不能接受自己身上的阴暗面,却被另一个人展现出来,而你无法忍受。因为,你没有那么接受你自己,你没有那么爱你自己。
我记得我最初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纠结、自闭、内向、害羞和不爱自己的人,我常常会批判自己,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但是心理学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当对面的咨询师不带着任何批判面对你的时候,你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接纳和快乐,甚至连父母都不曾给过你那样的体验。
这是多么大的一份恩惠。一个原本陌生的人在不经意间,给了你你想要的爱和接纳,让你看到和感受到一个温情的世界,简直除他之外,再无其他可求。
所以我想,一般人如果没接触心理学就算了,一旦它感受到心理学的温度,想要离开几乎不可能。虽然现在我没有考研,没有继续走学术的道路,我也曾经想,是不是要重新寻找新大陆——我曾经无数次流连在各大书店,想要发现另一个值得我深深去探寻的领域,但是,最后我还是回到了心理学。
是因为我看过他们那份姿态——从容淡定,而充满智慧和爱。我想变成那样的人。一个人可以如此的去包容和爱另一个人,一个人可以如此的洞察和智慧,生活大概对他而言没有什么烦恼了吧?大概到了那种境界,已经没有什么是会执着、放不下的吧。
但显然,我低估了蜕变所需要的时间。
从一个并不十分良好的状态,企图通过心理学迈向一个所谓的理想状态,它所需要的时间可能远远比你想的要长。但是一旦你上路,那么,有多远就走多远,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我们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选择进步或者不。只要是在进步,那就好,只要我们知道我们要的是什么,那么,就不怕路途遥远。
当你选择爱,你会遇见爱。你也会遇到恨,遇到不理解,遇到愚昧,遇到迷茫,但是,爱就是你的信仰,你知道,你不会放弃,因为不论遭遇什么,你都还会对这个世界抱着最原始的感恩和感动。
就好像你见过大海,即便后来你遇到的都是溪流,你也不会因此厌倦这个世界,因为大海不容易遇见,遇见过无数小溪之后,可能就会再一次遇见海洋。人生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都是正常。只要一直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对爱的信仰,那么无论身处何地,你都不至于放弃和失去信心。
一切都会好起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会如你所愿。只要你不放弃,再多一点努力和信仰。
我想带着这样一份心态,纵使我没有能够坚持最初的研究心理学的梦想,也不算是违背了初心。而我找到了写作这样的方式去和大家分享我的感悟,鼓励大家去勇敢做自己、实现梦想,也算是实现了我当时的愿望。而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我自己,那就是,我成为了我想成为的人,我做着我喜欢的事情,我为自己感到骄傲,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