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目送》中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即是如此,这是一个从舍不得放手到必须放手的过程。
记得儿子小学六年级上册的期末,他的班主任周三发群消息说20号上午8:30到校领成绩通知书,我一直以为20号是下周一(实则是周日)。周日中午,同住一栋楼的吴同学给儿子送来期末考试卷和成绩单,我和儿子都傻了眼了,不是说明天领通知书吗?我赶紧去翻QQ群,结果还没翻到,就跟儿子说:“老师没发通知吧!”儿子一把拿过手机,翻了一会儿跟我说:“妈,老师周三发的消息,你还回复了收到二字!”
哦,我已迷糊到这个地步了吗!
我能如此迷糊,全是儿子给“惯的”。从小到大,我一直培养儿子要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我很少操心他学习和作业的事情。班级QQ群消息平时也是他自己看了以后回复,有两次我“自告奋勇”的帮他看了消息(包括这次),都出现了错误,给儿子添了麻烦。
后来,我诚恳的给老师和儿子道歉,请他们原谅我的迷糊,说自己今后一定改正。儿子说我是“糊涂妈妈”,以后不能再让我帮他看群消息了,害怕再次看错,我马上接着说:“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不要帮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任何事情。从这个错误中我学到了——以后还是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儿子说是,不能再让我“坏事”了。
因为我对孩子的事如此“迷糊”,所以当我看到微动画《妈妈,不要吃掉我!》时,着实给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影片里的妈妈因为爱,“吃掉”了自己的孩子,还好后来看到那只是个梦,梦醒的妈妈和回家的孩子,也顺利和解。
有人觉得这个动画诡异吓人,但这不恰恰是不少家庭的写照吗?
大多数孩子,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相似的被控制阶段。不同的,可能只是时间长短、事件大小。
现如今的父母,不仅有“虎妈”、“狼爸”、“怪兽父母”,还有“直升机父母”。
“直升机父母”过分介入儿女生活,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子女身边,保护或以保护的名义干预孩子的生活。他们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马上降落,无时无刻不准备施以援手。
父母疲惫劳累,子女往往也不堪其扰。
今年完美刷屏的朱雨辰妈妈,就是典型的包揽一切。她自称“用全部生命去爱儿子,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自我。”
朱妈妈今年71岁,每天早上4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汁,坚持了整整十年。哪怕去看望儿子,也不嫌辛劳,随身背着一口重重的锅。
儿子今年40岁了,她第一次吃到儿子做的饭,竟然哭出了声:
“他才40岁啊,为什么要面对这么多!”
有时候,不是孩子不想“断奶”,而是父母不想让他们“断奶”。
英国心理学家 Sylvia Clare 曾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这种分离让父母们难受,有的甚至因此产生分离焦虑。这种焦虑,往往是父母控制和溺爱孩子的元凶。
“作为父母,管教孩子是应该的”;
“你必须听我的,因为作为父母我一定为你好的”;
······
可孩子开始反抗,这时,大多数父母会选择维护自己的权威,进行镇压。最后家长的权威的确得到了维护,却发现孩子除了听话,什么也不会。
尽全力爱孩子,到时间就放手,赋予孩子自主权。
《正面管教》讲:对于孩子的选择,你总是试图最小化他应该承担的不利后果,这叫“干涉”;而只要一有可能,就把控制权交给孩子,这样他们就能自信,有机会学习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主宰自己生活的能力,这叫“授权”。
在一般的家庭中,家庭作业一直是让父母和孩子都很头大的事情,网红金句:“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足见家庭作业的影响巨大。
现在,请想象自己是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在听到以下话以后你会作何感想呢?
孩子:我没写作业。
妈妈:
1、我真不明白,我不让你做家务,给你做早饭,还早早地叫醒你,你怎么还是写不完作业?
2、什么?又没完成作业?为什么老完不成作业?好吧,这次我帮你,但下次再也不会了。
3、做不完我就没收你的IPAD,一周不准看电视,放学以后哪里也不准去玩!
4、你怎么总是这样?要么忘记、要么做不完,你是记性差还是笨?
5、让你写作业,你怎么能这么磨蹭?快点快点快点!
6、你马上就去做,如果在接下来的30分钟内完成,我就奖励你10元钱。
7、我会写纸条给老师说你病了,但是下次你要好好完成作业哦。
在线下课程中,家长们向我反馈,在听到以上的话以后,他们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更不想做了,无所谓啊,反正妈妈会帮我,我就拖拖拉拉的好了,又没关系。
依赖、逃避、敷衍、投机取巧,拖拉,做作业变成了家长的责任,而不是孩子的责任了。
现在,请继续想象自己是一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孩子,在听到以下话以后你会作何感想呢?
孩子:我没写作业。
妈妈:
1、你想一想,不写作业的后果会如何,你愿意听听我的担忧吗?我们能不能一起头脑风暴找到解决方案呢?
2、我很惊讶,因为你打了一下午的游戏,我希望你能先完成作业再打游戏。
3、怎么做才能安排好你的周末呢?你有什么计划呢?
4、你没完成作业我有点难过,因为按时完成作业对你来说真的很重要,这是检验你是否有掌握好课程知识的关键。
5、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之间,如果你在作业上有什么问题,可以来找我,但是,如果你拖到最后一分钟才来找我,我就无能为力了。
在线下课程中,家长们向我反馈,在听到以上的话以后,他们感到做作业这件事确实是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第一种家长是“干涉型”,他们通过减少孩子能够做的选择,强行分担孩子应当承担的责任,但凡有以下几种情况的,都属于对孩子干涉过多的类型:过度代劳、过度保护、奖励、包办、惩罚、控制、说教、责备、批评、唠叨;第二种家长则是“赋权型”,他们不会帮孩子做他们有能力自己完成的事情,相信孩子能吸取教训,再和孩子一起做好计划,避免重复发生同一个问题。
你想做干涉型的父母,还是赋权型的父母呢?
我愿意做那个“赋权型”的妈妈,该睁眼的时候睁眼,该闭眼的时候闭眼,该半睁半闭的时候半睁半闭。父母适当“示弱”,孩子才能自己掌控他们的人生,活出真实的自己。
赋予孩子自主权的要点
1.要教给孩子人生的技能;
2.专注于解决问题的办法;
3.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4.放手,每次迈出一小步;
5.增进自我认知,经常问孩子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想的,这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让孩子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能力。
放手的一些建议
1.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2.邀请孩子参与设定日常惯例表,他们参与的越多,越有可能执行下去;
3.通过允许孩子体验自然后果来放手;
4.决定你怎么做之后,要在事先让孩子知道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当真的,说出来,告诉孩子,并坚持到底;
5.避免陷入权力之争;
6.事情在变好之前可能会变得更糟,如果孩子习惯了一言堂,就会变得努力让你为他们负责,变得不合作,不具备适应性;
7.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期待伙伴们的反馈,下期再见!
最后说一句:正面管教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的处理。当我们感受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的情绪、修复自己的伤痕、跨越生命的阻碍,将会收获生命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更加笃定的面对未来!
文章来自讲师团队:向日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