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读了余光中先生的几篇散文。每一篇都鞭辟入里,世事洞明。其中《蝗族的盛宴》和《朋友四型》,的的确确让我有了深深的共鸣和满满的收获。
在《蝗族的盛宴里》余光中先生开篇就说到:目前流行于我们社会的所谓的“婚礼”,已经沦为一出毫无意义的闹剧,浪费时间和金钱之余,既不庄严,更无美感。在婚礼开始的时候就要预备前后泡它个两三小时,坐在那里嗑瓜子。去晚了又是满桌的陌生人。
而对于婚礼而言,,礼堂的布置,繁密又庸俗,几句公式化的贺词,几副面目模糊的喜幛,烘托出一派廉价的喜气。司仪是低级笑话的玩物,所谓的证婚是吚吚呜呜,吞吞吐吐,发表一篇自以为妙语天下的七八流的婚姻哲学。而宾客,大半都是受喜帖株连的无辜难民,不关痛痒。
上面是自说自话的证婚人和司仪,下面是东风马耳的群众,完全是一漠不关心的现象。
而整个婚礼则是吃吧吃吧,这才是婚礼的主要目的。好在是先缴费后吃饭,“自食其钞”,理直气壮。可能吃完回家以后,连新娘新郎名字都不知道。
一个庄严和浓重的婚礼,完全失去了它本该有了内涵,没有了这个仪式本该有的宾主相欢,这已经是没有了见证,结合,庄重的堕落。只剩下了无关痛痒的吃,吃完就走。倒不如明白点将请柬换作结婚通知书,直接告知就好了。
而余光中先生将朋友分为四中类型: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其中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低级而有趣这一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低级而有趣这类人是他们的追求。这类人极富娱乐价值,说笑话,他最黄;说故事,他最像;消息,他最灵通;关系,他最广阔;好去处,他都去过;坏主意,他都打过;世界上任何话题他都能接下去,至于怎么个接法,不用你操心了。他的全部学问,就在于不让外行人听出他没有学问。很多很多人都在以这样的人为目标,为标杆。俗话是说这类人就是吃得开,混的广,会说话,拥有世界上全部的常识,独缺学问深度。先生最后问到,如果你做鲁滨逊,你会选高级而无趣还是选这低级有趣的朋友做“星期五”呢?
直指人心,拷问心境。我思考我自己许久,如果真要是必选其一,可能最后,还是得选低级有趣的人。这就是一种知晓其理而混淆其中的没办法了。也是自己不可免俗的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