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热爱唐诗宋词的朋友,一定对南唐后主——李煜非常熟悉。
虽然他只活了42岁,但他的词却一直广为流传。
据史载,在立嫡立长的年代,排行第六的李煜原本是不可能当皇帝的,但戏剧般地前面几位兄长都先后去逝,这才无奈被推上了帝王之位。
而李煜生来无帝王之志,亦无心怀天下之英雄气概,他一心只想过风花雪月的闲适生活,怎么也没想到最终却做了亡国之君。
他之所以出名,受众多后人追捧,不是因为他曾有非凡的安邦治国能力,而是因为他在词作上的极高造诣。
他的词让人灵魂震撼,他以纤弱的气质、细腻的笔触、亲身的经历,写出了大量的缠绵悱恻引人沉醉的词作。许多在生活、情感、事业等方面遭受挫折的后人,都能从他的词中找寻到共鸣。
他的《虞美人》,是众多词作中最广为大众熟悉的。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一句的春花秋月,指的是眼前的美景,同时也指逝去的春花秋月,第二句的“往事”指逝去的岁月。其实第一句的“春花秋月”和第二句的“往事”都是指李煜在南唐风花雪月的生活,意思是指作者实在忘不了过去的生活——“凤箫齐鸣、嫔娥鱼贯、夜夜笙歌、彩秀裙飞。”
为什么李煜会对南唐的生活如此念念不忘呢?因为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反差太大。
李煜虽为亡国之君、阶下囚,但同时,他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他不但词写得好,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也有非凡的才能。加上还有当时他的妻子——大周后娥皇陪着他,能歌善舞、才貌双全的周娥皇一身文艺细胞。李煜和她,一见如故,琴瑟和鸣,相知相惜,大周后在谱曲、填词、演唱、伴奏方面样样精通,这让李煜极为叹服与欣赏。
大周后娥皇的才艺就连李煜的父亲李璟也是赞叹不已,为此还赠送了历史上最为有名的“烧槽琵琶”给她。还有当时最为有名的舞曲——“霓裳羽衣曲”,因为战乱毁坏导致残缺不全,周娥皇找到了原本,补齐了残缺,让这首名曲再度流传,让李煜惊叹不已。
这些风花雪月的往事一件件收藏在李煜的脑海中,怎么能轻易地忘记?
所以“春花秋月何时了”,指的是春花秋月的往事何时能忘得了?“往事知多少”,指的是多少往事能够忘得了?
李煜写这首词时,已经降宋三年,三年的阶下囚生活磨砺着这位亡国之帝。按理说,他应该习惯这种名为王候(投降后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实为囚徒的生活了。可是为什么他还是有这么强烈地怀旧思绪呢?
由《虞美人》中的第三、四句来告诉你。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因为自己往的小楼昨夜刮起了东风,春天来了,春花开放的时候到了,秋月也会如约而至,可是故国在哪里呢?故国只在不堪回首有明月之中。
其实人生在世,记忆是一把双刃剑,记住往日的欢乐,让人痛苦不已;忘记昔日的欢乐,才能让自己解脱出来。而阶下囚的身份的李煜,若想重拾快乐的生活,必须忘记曾经的往事。
然而,记忆这种东西,哪能是想忘记就能忘记的呢?
但同为亡国之君的蜀国后主刘禅却不一样。
据史载:蜀国降魏以后,有一次司马昭让蜀国的歌妓演唱蜀国音乐,蜀国的大臣们痛哭流泪,刘禅却喜笑颜开。司马昭问他,“你不想念蜀国吗?”刘后主回答:“我在这里很快乐,为什么要想念蜀国?”这就是所谓的“乐不思蜀”的由来。
李煜的《虞美人》后面四句:“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的是,南唐宫殿中,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的台阶应该还和往昔一样存在,只是自己的容颜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样子,如果有人问我有多少愁怨,它就像那春江的流水,滚滚东去,永不止歇。
如果说这首词的前四句说的是李煜忘不了故国的风花雪月,以及引发他忘不了的原因。而后四句仍然围绕着“忘不了”三个字,最忘不了的是作者自己在南唐的宫殿。这说明李煜不仅忘不了风花雪月的往事,还忘不了南唐的宫殿。这在当时是犯了大忌,让囚禁他的大宋皇帝以为他还有反宋复唐之心。
据相关记载,宋太宗知道这首词以后,勃然大怒,特命人在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生日的那天,赐毒酒一壶,李煜喝下毒酒后身亡。
李煜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忘不了风花雪月的往事、忘不了南唐宫殿,以及心中强烈的愁怨的词作,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如果记载属实,南唐后主李煜不甘屈辱,念念不忘故国,大胆地抒发满腹的怨愤,他就只能被杀,死时年仅42岁,李煜用死表达了对亡国的怨恨,用死悍卫了自己表达了怨恨的自由。
而他的这首《虞美人》,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古绝作。
注:本篇文字为听喜马拉雅《王立群品经典宋词》的笔记整理和个人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