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题太大了,先挖个坑,以后慢慢填。
5个避免避免:
- 避免“大词”表述
- 将大词转化为具体的表述
- 避免“意识形态”的争论,先明确要讨论的具体问题再解决问题
- 避免执着于抽象的原则,而忽视了对实际情况的分析。eg:要简洁、要专注、要结果导向。任何原则都有其边界,如果忽视其边界将其推向极致,就变成拿着锤子找钉子了。现实世界往往是“鸡尾酒疗法”。另外,大词、抽象的原则往往可以被各种方式任意理解。用大词来表述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大家都用同一个词,但实际上指的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比如:像“民主”这样的词,有的人用的时候指的是“一人一票”的选举制度;有人说的是“人民当家做主”。使用这些大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辨别、澄清
- 避免笼统地反对或赞同
- “对A方案,我整体上不是很认同”→“对A方案,我的理解是A1和A2;对A1,我是赞同的;对A2,我是反对的。”。要学会从骨头缝里挑肉吃
- 避免逻辑跳跃
- 挖掘并明确“隐含假设”
- 避免逻辑陷阱
- 不矛盾——在看似非此即彼的两个极端选择,实际上是有中间方案的,甚至并不矛盾;
- 不对称——A成立,非A未必不成立。孔融让梨是道德的,不让梨未必是不道德的;
- 避免固执己见
- 当被说服时,应“无原则地转化立场”
5个原则:
- 议题明确原则
- 我们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已知条件是什么?(已有的资源、认知有哪些?)限制条件是什么?eg:暴风三板斧;
- 充分阐释、倾听、探寻原则
- 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阐释观点背后的想法。探寻他人观点背后的想法;
- 通过彼此提问来增加自己对某一观点的理解;
- 学会倾听,必须保证不打断对方把自己观点陈述清楚;
- 在平行逻辑里,“反驳”并不是说告诉别人他是错的而你才是对的,“反驳”的意思更多指的是你所看到的对方论点里矛盾(有漏洞)的地方。这里说“你所看到的”意思是:对方的论点应该首先假定是没有矛盾的甚至是完美的,但你之所以指出矛盾,是希望对方给出进一步的论述,或者你自己给出一个新的解读。必须反复强调:向对方指出分歧只是为了进一步协调分歧,从一种表面性的解读跳跃到更内在的解读,而绝不是简单认定对方是错误的;
- 一时一件原则
- 不能跑题。所有讨论围绕当前议题展开。若想起其他议题,先记下来晚点再讨论;
- 充分讨论原则
- “先把这个事讨论干净”再转入下一个议题;
- 片面讨论原则
- 当大家立场一边倒的时候,要“戴起思考帽”。比如,先集中讨论坏的一面,再集中讨论好的一面。讨论坏的一面的时候,哪怕支持此观点的人,也要一起提出反面的论据;
5个程序动作:
- 搁置议题
- 修正议题。不否定,而是提出修正案,A→A1
- 拆分议题。A→A1、A2
- 委托调查。某些话题在会上当场讨论定不下来,需要事后查相关数据、咨询某人、做某种实验进行验证等。
- 客体化议题
- “我觉得XXX说的不对,我的想法是……”→“我们把XXX说的当作A方案吧,我提一个B方案”
- “我的想法和A方案差不多,但有点区别。我提一个A1方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