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小区组织包粽子,缝香袋。老妈兴冲冲的去参加,回来高兴的分享成果,几个精致的小香袋,透着艾叶的药香。一包小巧的粽子,有红枣的、蛋黄的、红豆的。妈妈并不爱吃粽子,妈妈喜欢这样集体的活动,一起说笑,一起动手学习,比比谁的手工好,能够收获快乐,能够传递快乐,这也是传统节日的意义吧。
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由此可见,端午节在传统节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每个名称的背后都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与习俗。
传统节日素来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端午,几首古诗,一起来感受古人过端午的气氛。
①宋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这是作者在端午节凭吊屈原,旧怀伤时,借此来抒发自己满腔的爱国情怀和无以报国的慷慨悲壮之情。
陈与义还有一首《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词极美,“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么美好的生活,最后山河破碎,无以报国,满腔凄凉,只能“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虽然端午习俗与屈原无关,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与日月同辉的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②元•舒頔《小重山•端午》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这是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共享天伦的温馨画面。上阕,主要描写了荆楚之地浓重的端午气氛,人们忙着挂艾、菖蒲,驱病、防蚊、辟邪,拴五色丝线以保安康。家家户户喜气洋洋,谁还记得忠义高洁的屈原呢。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大多以纪念屈原为主,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屈原已成端午的节日代言人。
③宋•陆游《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作为一个著名的爱国诗人,适逢端午,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
陆游写此诗时已71岁,这是他难得的岁月静好的诗词。吃棕子、插艾条、配药方,赏花、喝酒,字里行间充满了闲适惬意。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五月初五,仲夏之始,大地草木葳蕤,鲜花盛开。人们挂艾,系五色线、带香袋、沐兰浴,祈愿安康幸福的生活。
端午,是追求优雅和美的时节。有颜色,有香气,更有诗的韵味。
愿你如粽,忠于内在。
半世蒸煮,温润如玉。
有棱有角,刚正不阿。
叶翠米白,一生清白。
祝身长健,心长安,生长乐,喜乐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