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去年在色达认识的小男生,在微信上问我,如何写公众号文章?如何管理公众号?如何把一篇别人的文章洗成自己的文章?收到他信息的时候,刚好是我在去成都的高铁上。我并没有及时地回复,而是一边挤着成都的地铁一边告诉他,“我教你吧,你自己学着操作,坚持练习,你自己也可以”!
我对这个小男生的期待,就像看到他经常在朋友圈发的跑步里程一样,从1公里、5公里、11公里再到半个马拉松比赛的成绩。他还在不断地突破自己。
他跟我弟弟同岁,却只上完了高中,去年放弃了在成都某工厂的工作,那时候一个月拿着接近一万块的薪酬。他说他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后来就去了浙江亲戚家机械厂里帮忙做管理。他的朋友圈发的最多的状态是有关于他的工作、旅游和夜跑。
现在自律的人,能够管理好未来的自己。一个人不论他的学识如何,受过的教育程度如何,他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对事物的那份态度,终究会塑造出一个优秀的自己。21岁的年纪真好!
有一位在餐饮行业创业的异性朋友,他是一个时常会在朋友圈发励志文的这么一个人,突然有一天发现很久没有他的消息,就会专程去他朋友圈逛一逛,想找一些近期的生活状态。一个经常发朋友圈的人,突然消失在朋友圈,难免让人好奇,就会特意去查看他的朋友圈,拾起那份存在感。
最近的一条状态是在一个月以前,一条坚持早起打卡状态。其它的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创业的日常和读书笔记。翻回到他之前的朋友圈状态,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起来。
在朋友圈做真实的自己,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吧。
创业路上,一直重复着做一件事情,一直在追求用最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睡得很晚,起得很早。今日反省昨日的自己,不断精进。一个人越来越好的样子,很容易就打动另一个人。有人说坚持好难,能坚持下来的人,永远都是那少部分。然而,坚持其实就是不断重复地做一件事情。就像每天要刷牙,每天要吃饭,每天要走路那般重复着。最终,那些东西会变成你的血,你的肉,深入骨髓的习惯。
朋友圈里每天的状态真是千奇百怪,有人愤恨,有人吐槽,有人丧,有人正能量,有人作。但那些无关紧要的人,我选择屏蔽,留下的一定是优质内容。逛朋友圈所花的时间,获取的信息也一定是有效的。时间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异常敏感,我们日常屏读的方式,吸收的快餐信息,如果不经过筛选和过滤,必定是对自己精力的一种消耗。
之前我问过几个朋友,朋友圈有没有分组。他们基本上都分组了。其中有一位朋友的观点我非常认可,分组有针对性的发朋友圈,是对不同圈层的尊重和不打扰。
那么,你朋友圈的内容是在消耗你,还是在成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