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我看来,读书,和吃饭一样,是一个不需要理由的事情。
然而,“开卷有益”就像烟盒上的标语“吸烟有害健康”一样,“吸烟有害健康”不会阻止人们吞云吐雾,“开卷有益”也不能唤醒人们开始热爱读书。
在这个令人心痛的现实之下,除去读书,我们到底在做什么?打牌、游戏、聚会、逛街、淘宝、聊天、刷朋友圈,这些几乎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停追逐着物质世界的欢愉,却忽略了杂草丛生的心灵深处,早已濒临荒芜。
我们囿于一个狭窄的世界,小范围和相识的几个人交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醉心于自己构筑的这个“简单平淡”的世界,在重复中计算着日子和岁月,不知与监牢又有何异?多年之后和现在会有多大差别?我们迷失于声色犬马,一次次忽略来自心底的呼唤,遗忘了当初的梦想,不知道生命到底该去往何方。
很多人说要挣钱,没有时间读书;很多人物质条件已经很充裕了,却反问现在读书有何用。他们认为读书就是为了提升技能,或者是获取功名利禄的筹码,把它当作一件很功利的事情。我不反对读书致用的做法,因为我也是这样才喜欢上读书的。比如,股票学习,让我获得不菲的投资回报;学习教育,让我学会了更好地与孩子相处;佛学和身心灵,让我更加的淡定从容。不过,这并不代表读书没有其他的用处。
林语堂在《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最大的差别》中说,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失去了读书的乐趣。一个人应该自由地去读书,出其自然,顺其喜好,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事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
诗人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他的意思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
阅读一本书,能穿越时空,可与古今中外不同的人进行思想的碰撞和心灵的沟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风景,体味到不同层次的境界。好比一次次的心灵旅行,让人沉醉,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每一个人就像涓涓细流,各自读不同的书,最后终归大海。
如果不读书,可以想象,我的未来和今天相比,不会有太大差别,而且一览无余。波澜不惊的工作,味同嚼蜡般的退休生活,没有印记的老去。没有岁月如歌,只有物是人非,想想都让人害怕。
如果选择与书为伴,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多了一份充盈,多了一片宁静,多了一种期许,多了很多很多美妙的遐思和莫名的感动。一直到老,不离不弃。在生命的尽头,即便不能悟道作佛,至少也是一个平静祥和,智慧儒雅之人。
如果非要给读书一个理由,我认为,是让自己有一种可能——一种成为内心中那个自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