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zēng zǐ yuē :wú rì sān xǐng wú shēn
“子”是对历史上一些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的尊称。曾子,名字叫曾参,是孔子晚年的一个学生,成就极高。他的这句话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特别注意,“三”并不是指具体的三这个数字,而是“多次”的意思。
论语里,这一条讲的是修身。曾子说每天要反复提醒自己这三个问题。
首先,提醒自己,为别人办事情尽心竭力了吗?
别人交代的事情,要么不答应,答应了就该尽心竭力的去办。对于自己乐意的事情,也许不难做到尽心竭力,可是如果别人交代的是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事呢?难就难在这儿了!在我看来,不如坦诚把自己心不甘情不愿的理由说出来,对这件事说不。如果你的理由正当合理,而对方还要勉为其难,那这个人就不是你朋友。
其次,问自己,和朋友交往做到诚实守信了吗?
季札是吴国人,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代。有一次出使晋国,路过北方的徐国。徐国的国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没有说出来。季札心里知道,可他还要出使到别的国家,也不能现在送给他。等出使完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季札于是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他的随从很不理解,说:“徐君已经死了,您这么做干嘛呢?”
季札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决定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他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季札只是在心底默默的许下了承诺,就尽一切可能去实现,可见诺言在他心里的分量。我们还可以去思考一下,为什么季札没有在徐君面前把承诺说出来呢?
我想这也正是季札把诺言看得非常重,所以轻易不去许诺。轻易许诺的人,不可能郑重的对待他所许下的诺言。
最后还要问自己,今天老师教过的知识,我复习过了吗?
遗忘是一个小恶魔,它手里拿着一块橡皮擦,不断的在你脑海里擦啊擦,学习就是不断和它作斗争的过程。很多知识,课堂上似乎已经明白,但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过几天再来看就仿佛是从来没有学过的新内容一样。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一段课文,上午花一个小时就能背诵下来,当天晚上及时复习,只需要5分钟就能把遗忘的部分找回来。如果两三天之后再复习,也许要花半个小时。再如果是半个月更久的时间,那就几乎完全遗忘,还得费力的再花一个小时,你说得有多泄气啊!
记忆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规律:对于知识的记忆,两小时之内复习一次,当天内再复习一次,一周复习一次,一个月再复习一次。循环反复7次,每次复习的时间间隔加长,这样就再也不可能忘记了。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时间确实有限,以我的经验,当天复习一次,周末再把这一周的内容复习一次,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再完整的复习一次,基本上就够了。如果某一天实在挤不出时间,那么宁可不去急着学习新的东西,也要完成复习的任务。
经过多次反复之后,你会发现,那些知识就像刻在脑子里的一样,多久都不会忘。那是因为遗忘这个小恶魔累了,它已经没有力气再捣乱,我们也就真正战胜了它。秘诀就是及时复习和反复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