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2年,在台州府衙庭堂上,堂上坐的一位穿着红褐色官服的官员,是钦差大臣朱熹专门派来审理此案的,堂下跪着的是民女严蕊,本名周幼芳,出身卑微,长的妩媚多姿,且能歌善舞,诗词文墨样样精通,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女。
因为生活所困被迫卖身为奴,做起了营妓,是专门供官员们开心,她喜好交友,台州知府唐大人非常欣赏她的才艺,两人经常一起谈词论赋,因此还闹出不少绯闻,这让一向与唐大人有仇怨的朱熹大人抓到小辫子,借此机会好好整治他一下,没想到牵连到无辜的妓人。
“你跟唐大人是否有染,经常在一起干什么有伤风化的勾当,如实招来,可免于皮肉之苦。”
“民女与唐大人只是一起谈词论赋,以诗会友,绝无其他勾当?”
“你俩就没有干一些男女之事?”
“大人你可不要乱说,我虽说只是一名低贱的营妓,但也是卖艺不卖身,而且大宋有律例在,我岂敢与唐大人做那种有伤风化的事呢?”
“看来你是不肯如实招来,那就先重打三十大板再说,看你嘴还硬不硬?来人,将此女子拉下去,重打三十大板。”
这时,堂下有两名大汉奉命将严蕊拉到木板之上,将双手双脚用锁链固定在木板上,拿起长长的梃杖,狠狠的打在严蕊身上,一杖下去,严蕊瞬间哇哇痛苦的喊叫起来,连续十杖后,已是皮开肉绽,血肉模糊,直接都粘到梃杖上,血液止不住,哗啦不停的流出,严蕊实在不堪忍受酷刑,直接晕厥过去了。
小吏上前查看,将手伸向严蕊鼻前,还有微弱的呼吸。
“大人,她还有气息,只是晕厥了过去。”
“没想到此女子如此不经打,先给她上上药,再押回大牢里吧。”
“是大人。”
就这样她被押回了大牢之中。
此女子也不过二十来岁就成了朝臣之间斗争的牺牲品,如花一样的年龄被摧残的只剩下半条命。
这时朱熹听说此女子如此嘴硬,死都不肯招出,那自己打击唐仲友的计划不是泡汤了吗?想想昔日唐仲友在朝堂上屡次与自己作对,使自己难堪,他还创办了永康学派,是我创办理学的死对头,想到这里,朱熹不由得愤恨不已,不拔出自己的眼中钉誓不罢休,必须再审严蕊,从她这里找到突破口,他于是命令下属官员再次提审严蕊。
于是府衙里再次响起,“威 ” “武” “威 ” “武” “威 ”“武”一阵阵声响。
堂上官员大喊:“你与唐大人有什么私情,如实告知,可免梃杖之刑。”
“民女已经说过,我与唐大人清清白白,你们想让我构陷唐大人,想都不要再想了。”
“你早一点承认也只受杖刑而已,我们让小吏轻轻的打几下就行了。”审案的官员有点哀求的意思。
“虽说我只是人家看不起的贱妓, 纵然我与唐大人有私情也罪不至死,只是不能黑白颠倒,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去诬陷唐大人。”
因为严蕊坚守底线,拒不诬陷唐大人,遭受更为严酷的刑法,奄奄一息,不过她的侠义之名因此广为流传,此事牵扯到经学与理学两派领袖之争,还搭上无辜的营妓,引起了朝野震动,宋孝宗听说后,极为不屑,认为这是“秀才争闲气”,将朱熹调回,改由岳飞之子岳霖审理此案。
岳霖重新查看案卷,发现严蕊与知府大人都是无辜的,明显是被人刻意诬陷所为,因此非常同情严蕊的遭遇,决定明日在庭堂上让她当众作词自述。
“你的案件我都查阅过,不过需要你当众作词自述自己的冤情,我才能放了你。”
严蕊从堂上的大人口中看到了希望,于是欣然受命,赋词一首:
卜算子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岳霖为此词所感动,当即下令判她无罪释放,脱离妓籍,还她自由之身,经此一案严蕊名声大噪,引得众多男子竟相追捧,后来被赵宋宗室子第纳为侍妾,从此再无关于她的任何记载。
也因为她出色的诗词才华,因此成为南宋著名的词人,她的一首《如梦令》更是直追李清照。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鹊桥仙》却另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