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关于“适龄论”的坑码完。
老专家用29岁生孩子倒推出来“22岁就已经不小了”这个结论问题在哪儿?其实问题已经很清晰了: 老专家的这个推理是将年龄作为女性婚育的唯一前提来进行的,这明显不合理,前面我花了那么多篇幅就是想阐述女性在婚育之前需要做到的准备是:
事业上有所收获或者至少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的同时,“有为人父母意识”“有经济条件”和“心理成熟”,遇到一个爱的人。你必须承认单独只看“年龄”相对以上列出的条件实在太单薄了,甚至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有太多的女生跳进“适龄论”的坑里面,理由很“冠冕堂皇”:父母给我的压力大,我不想做剩女等等,从客观环境找原因,就是没反思根本原因是自己没有清楚思考过自己对“婚姻”的定义,更别提清楚梳理出在到达婚育之前要做的准备,再去踏实践行。
如果随机问一个女生“她对婚姻的期望是什么”,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卡壳的,又或许一个小女生会在心里回答“找一个白马王子”,而一个略长的女生会换一种方式实则一个意思“找一个疼我的人过一辈子”,再长一些的人可能会说“找一个合适的人过日子”。
当年22岁的我自己就跳进过这个坑里,原因就是在当年那个时间节点,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都不足以让自己心理成熟到有思考“婚姻之于自己的定义”这个题目的自觉性,即使思考也给不出来一个真正成熟合理的答案。
而这样的事情我也相信发生在绝大多数女生身上,我特别希望刚毕业进入社会甚至还在念大学的小女生们看到这篇文章,希望能避免她们入坑。当年的我有2年时间在恐惧心理中,愁地就是怎么找个合适的人,把自己嫁出去。现在回过头来看如果那2年中发愁的心思能用在自己的成长上,也许领悟出“婚姻”这个道理会更早些。
女学霸也跳进了这个坑里,即使她认定了大学的男朋友是“那个人”,我不清楚那时的她是否对婚姻有了明确且足够成熟的定义,但我肯定她没有思考过应该说还没有足够的心理成熟度去思考“在婚育前到底需要做什么准备”的问题,“有为人父母意识”也许可以在有了小孩后逐渐成长,“有经济条件”也许可以前期把日子过紧一点,“心理成熟”也许可以慢慢来。但是在事业发展这一条注定是她的遗憾了。
前面说了那么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给“适龄论”做一个总结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小女生们未来不要掉进去,对于已经掉进去的女生希望你们有意识到自己在坑里,能及早爬出来。
“适龄论"是中国社会里传统价值观里基于女性最佳生育年龄推导出的“最佳”婚育年龄理论。对于这个坑,我们的应对步骤如下:
1. 首先搞清楚自己对“婚姻”的定义,很有可能你短时间给不出来或者你试着写了一个但是不确定是否足够靠谱,请用几个问题来检验一下:
a. 你的婚姻定义里应该以爱为基础
b. 除了你自己的诉求,还应该有你对外的责任,包括不限于孩子,原生家庭,社会等等
c. 你要做好准备“一起”
d. 以上是一个长期过程,可能是一辈子
如果对以上几个方面还不能深刻(请注意一定是深刻)理解请跳到以下第3步骤,在成长路上不断反思自己对“婚姻”的定义。这件事可以让你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从而对各种“催婚”理由有个基本的理智判断。
2. 清楚知道婚育前需要做的准备,这一条我建议直接用我总结的,因为我发现很多女生想清楚这个事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事业上有所收获或者至少清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定位的同时,“有为人父母意识”“有经济条件”和“心理成熟”,遇到一个爱的人。在此基础上在你的成长路上可能会有一些刷新,至少你可以先开始了,时不时拿这几条来检验自己的准备度。
3. 接受年龄倒计时的现实,这会让你更有紧迫感,给自己设定一个年龄节点,朝着前面列出来的那几条准备条件加速成长。是的,你要加速,你一定要加速,你一定要加速。跟你同班毕业的男同学,他们不需要加速,因为即使他们到了35还是一个花骨朵。而你要在给自己的年龄节点之前让自己足够优秀,有自我的精彩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明天开始说第二个坑“攀附论",我会分享一些“加速成长”的实践。
无戒写作训练营第4期第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