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刚读完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他在书中真诚分享着写作经验和作为作家的职业心得,一贯娓娓道来的风格,温柔宛若老友。
印象深刻的是,村上说要写出一部上乘的小说,与「才华」无关,要说秘诀,唯在「坚持」。因为写好小说并非难事,不过要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却难之又难,绝非人人皆能。聪慧的脑袋终将过保质期,如果不像鱼一样始终坚持游向前方,那就只会销声匿迹。唯有「支撑长期孤独劳作的强韧忍耐力」,才是职业小说家的资质和资格。
读到这段,突然记起本科一年级上新闻写作课,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坚持写五百字,无论写什么,四年之后你的写作水平都会突飞猛进」。
当时我还对此不以为然。因为我一向不屑于相信诸如「一万小时定律」这样强调勤能补拙的鸡汤口号。倘若没有明确的目标与主题,没有专业而系统化的训练,总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来回打磨,就算把一件事重复一百遍、一千遍,又会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尽管把老师的叮嘱抛于脑后,但因为种种因素,特别是兴趣使然,我也会经常写一些东西。但由于学业繁忙,所以写作时断时续,有时几个星期不写东西,有时搁笔长达几个月。
我渐渐开始有一种感觉,搁笔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再提起笔写东西,就非常难以组织语言,写出来的东西总感觉很别扭。硬着头皮,磨磨蹭蹭写完,就连自己也不忍卒读。
后来看到和菜头发的一条微博,他说自己写了十年文章,如果要说最大的心得是什么,那就是坚持写。他说十年前刚开始写作的自己,水平也非常一般,但他选择一直写下去,写的不好也写,被骂也写。之所以现在文章能得到很多人的喜爱,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坚持写东西,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想起知乎上的一个热门问题:「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下面有一个回答是这样说的:
「读书好比吃饭,你长这么大,吃过的那么多的饭都消化掉了,但你肯定明白总有一些成为了你的骨头,你的血液,你的肉。」
读书如此,写作似乎也是如此。
所有你写过的文字,都像一条涓涓细流在你大脑皮层上蚀刻出纹路,深化成你的记忆和习惯。用词、逻辑、修辞……种种写作必备的因素,在不知不觉中被你反复练习,待在记忆之所的幽闭角落,终有一日会在不经意间被召唤出来。而在此过程中,写作风格也会形成,并不断被修正、磨合、优化,终会成为你熟悉而又擅于操控的那种风格。
这些进步虽然不够明显,不够迅速,但坚持下去,必然会在你的文字中体现出来。
现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长时间不写东西,所谓的学习工作压力大、时间紧都是托辞,毕竟一局王者荣耀的时间已经够写一篇小文了。很多时候是因为偶尔写出一段东西,读了之后发现写的不好,但又不知道怎么去打磨,所以就索性不写了。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惰性,让再次提笔写作变得艰难。
但如果因为写得不好就放弃写作,写作水平反而会越来越糟糕,形成恶性循环。想想和菜头,倘若十年前的他面对令自己都脸酸的文字,就此搁笔,怎么还会有今天的知名网络作家?
黑泽明在谈剧本写作时,说道:
「写剧本是个苦活,对作家来说,最基本和必需的就是要耐得住一次只能写一个词的枯燥,那是当一个人要当作家的首要条件,太多人缺乏这种耐心了。一旦你习惯了,写起来就会毫无困难。」
没有一蹴而就、一击必胜就能做好的事情,也没有一开始就能写好的文章。写作不像练武,得到一本秘籍就能练成神功,天下无敌。而唯一的、也是最有效的写作技巧,就是坚持去写,大胆去写。
写出来的东西,可以自己偷偷摸摸地欣赏,也可以公开出来让别人评价。脸皮越来越厚的同时,写作水平也将一并提高。总有一天,会写出自己满意、他人认可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