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衩正册双首之一,是贾母的外孙女。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极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也成为的书中的主线,在爱情中,黛玉是胜利者,她闭月羞花,她饱读诗书,面对贾宝玉可谓是秀色可餐,而最终黛玉在喊着宝玉的名字时凄苦死去。
红楼梦中黛玉出场就遇伤心事,母亲去世,这也为林黛玉这个悲剧人物更添一份悲剧色彩。初到贾府,与外祖母见面也是梨花带雨,一来外祖母看到林黛玉便想起她那个去世的女儿,二来看到黛玉那么羸弱也是心疼不已。
初见王熙凤嫂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便在心里对王熙凤进行了鄙夷,认为王熙凤无礼。
黛玉知礼懂礼,在大舅母挽留她吃晚饭时,未免晚饭后太晚拜见二舅舅不恭敬,便婉拒了大舅母的心意,可见黛玉知礼数,洞悉世事,冰雪聪明。
在贾府中林黛玉没有家庭支持,性格也不好,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总是把自己困在一个小氛围内,常常顾影自怜,与人相处又像是一枝带刺的玫瑰,让人不可亵玩焉。黛玉的出身,包括后期父亲的去世注定她这个悲剧人物的悲惨结局。由于性格原因,与她相处,她随时就涌出的泪水会让人措手不及,而且她总是需要别人安慰,以她为中心,时间长了任何一个人都会心力交瘁的,因此在当今这个时代看来,与黛玉这样的人物相处时会很累,一般人都承受不了她的个人情绪以及悲伤的基调。
黛玉她是美的,真诚的,才学出众的,纵观贾府,贾母对黛玉是心疼,是爱怜,除了黛玉似乎没有人能得贾母的心了。因为龄官与黛玉容貌上有相似之处,而贾元春又喜欢龄官这一点可以看出,元春认为黛玉的美貌是更胜一筹的。此外林黛玉的诗作《世外桃源》,《杏帘在望》,《葬花吟》,《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咏菊》,《问菊》,《菊梦》都展现了她才华横溢。
黛玉的敏感小心。在二舅家,舅母热情邀请黛玉上炕聊天,再三邀请,黛玉才挨着舅母坐下,一来体现黛玉对礼数极为看重,生怕礼数不周被人笑话,而来也是初遇舅母要挨着坐,黛玉还是非常敏感的。第一次见到贾宝玉,黛玉也因为贾宝玉自己有玉而其他人没有而愤怒,发火,黛玉看到这状况感觉是自己的过错,将罪过拦在自己身上,背了掩面而泣。宝玉和黛玉在院里看书,宝玉调笑了黛玉一句,结果黛玉想到自己就哭了。
黛玉的心眼小。第一次说道黛玉心眼小是,薛姨妈说黛玉多心,说:“你这个多心的,有你这样想,我就没这个心。”再有宝钗生病,宝玉探望,黛玉恰好也去探望,看到宝玉也才说道:“早知你在这,我就不来了。”还说了一些话来为这句话解释。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黛玉吃醋,小心眼呢。
黛玉的诙谐幽默。宝玉突闻黛玉体香,于是硬要黛玉说出是什么香,黛玉道:“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宝玉不解,黛玉又说:“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也因此宝玉更加懂得了黛玉的忧心,也正是这委婉地心意更能打动人,温暖人心。听宝钗列绘画用料单子,便打趣“铁锅一个,铁铲一个。你要生姜和酱这些料,我替你要铁锅来,好炒颜色吃。”
尽管黛玉爱吃醋,依赖性强,心眼小,难伺候。但黛玉也是深情的,纯粹的。她的爱纯粹毫无杂质,她和宝玉的爱情没有信物,承诺,也没有表白,他们在彼此的心里。“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宝玉挨打,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泣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宝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认,只见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由此看出黛玉深夜无人探望宝玉,是纯粹的关心,无需外人知道的。在当时的社会,一个纯粹且又深情的人是难得的,她像是贾府里的一股清流,这也是元春与宝钗喜欢黛玉的一点,她们不能成为黛玉那样,却深深地被她吸引着。
纵观黛玉一生她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寄人篱下的孤儿,羸弱的身子,多愁善感,泪水盈盈,离世时那种爱而不得的凄凉,让人觉得这个人物角色过于孤单,悲惨。而贾母的宠爱,宝玉的独爱却也让她在贾府有过快乐的时光。她和宝玉悲惨的爱情结局给了后人许多惋惜和感叹,她香消玉殒,留下了她的纯真,她的个性,她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