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为王——如何培养办公室工作素养?
优势源于自动自发。凡事一定要主动承担,现在所做的种种事情都是在为未来打基础,勤奋造就天才,拼搏诞生优势。
记日记,勤写作。写日记也是“一日三省吾身”的一个好法子。一天下来,自己有什么做的好的,犯了什么错误,怎样做更好,别人有什么值得学的,有什么需要警惕的,都可以记下来,时间长了就大有长进。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看他和谁在一起。认识朋友的多少和层次决定了事业发展的走向和生存环境的好坏。
建立信息库。尽量详细地记录朋友的各种信息,比如生日啦、籍贯啦,利用这些信息在小事上打动别人。
所谓的拼工作、拼职场,只是表象,好像是靠智商和悟性,到头来终究是要返璞归真,回归到拼身体、拼精力、拼对身体的精力的管理上来。
换个脑子,做点运动,反而是比单纯睡觉更好的休息,而且运动多了,精力自然就旺盛了,体力也跟上了,又更不容易累,这样就是良性循环。
要做到在最好的时间做重要的事,让每天这黄金八小时过得有点意义,有且只有一条路,把工作当成是最重要的事情,投入全部的身心和精力,完成工作、琢磨工作、提升工作、热情工作。要是没做到,你就是在浪费精华的时间,摧残精华的生命。
即使是靠专业吃饭,做人也永远是一辈子的事业,是第一事业。办公室工作对我们办事、为人的历练,绝对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认真对待社会关系,一辈子做好人、会做人,对真实的自己、对别人,都有重要的价值。这,大概就是我们用心在办公室历练的最大收获和意义所在。
生活需要复盘,你每天其实都在犯傻,有些时候你甚至在犯浑,只是不自知。经过复盘,你可以发现今天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如果要改进,应该怎么去做。
莫言说:“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别人的,只有写出来才是自己的。”对于记日记,大概同样适用,记到日记里,才是你自己的。
如果你上有老下有小,整天忙得跟狗撵的一样,石头还是建议你记日记的方式应把流水账和思考型结合一下
今天有什么重要工作,有启发的事情,见了什么重要的人,直接列1、2、3、4、5、6,每条条目后面再跟上一段自己的体会和分析,就足够了。
面对领导,千万要克服为难和逃避情绪,而要主动贴上去,不要怕打扰,领导也喜欢被下属追着跑。当然要注意不要影响休息什么的。
我每年年底都会为领导编辑本年度的个人年鉴,把日程安排、新闻报道、发表文章、重要活动的照片都编辑到一起,形成厚厚的一本册子,这样翻查起来就方便很多。
秘书的责任决不止步于告诉了、通知了、说过了的形式层面。确保每个活动领导都准确到位、顺利完成才说明秘书从实质上履行了职责,否则组织上安排秘书这一职位就失去了意义。
这些工作看似重复,但要知道,领导也非圣贤,也会有出错或忘事的时候,这样不厌其烦地提示提醒,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纰漏的发生,只要注意时机和方式,领导一定会乐于接受你的提醒。
外包工作,绝不是让你只顾逍遥自在,甚至成为“可有可无的人”,更不是剥削别人,只是帮助大家从过多的、难以承受的、难有长进的日常工作中抽身出来,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核心价值,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在办公室工作中,“找人帮忙”是一种必备的能力。有些工作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同事的配合、领导的帮助、朋友的帮助。找熟人帮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协调资源”,它就是工作外包的精髓和本质。
知识和信息碎片化的进化是从工业革命以来一直在进行的,这个过程浩浩荡荡,不可逆转,几乎所有的人都被裹挟其中,只是不自知而已。
幸好,是碎片化的阅读和学习,拯救了这些琐碎的时间、拥挤的空间。公交车上、排队等待时,在不经意间刷出一则有价值的新闻、看到一篇触动灵魂的短文——这种得益于碎片化阅读的惊喜感无疑会“激励”人们更频繁地进行阅读。
少食多餐且有益,我们何乐而不为?
碎片化阅读本没有原罪,其中的影响是否正面,主要还取决于个人能否善于利用时间,以及他的内心是不是有这种求知探索的自觉意识。
与其奋力反抗,不如躺下来享受。把碎片化学习的便利性、有效性发挥到极致,会比“对抗碎片化”更有价值,也更有机会做到。
阅读不是为了阅读本身,而是为了触动一种情绪,受到一个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