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生活,从整理内心开始》,里面讲了怎样培养一些习惯并养成一些思维模式,使整理变得毫不费力且毫无停顿。
一、换个角度思考
1.FLOW整理法:把家想象成一个有生命的物体:人和物在里面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F代表原谅自己,生活的各种凌乱,并不意味着你有问题或不正常,只要制定正确的对策,再加上一些持续的努力,就可以改正。
L代表舍得清出去,从最容易的事开始,要防止留下太多重复的物品,问自己:我需要它吗?我在用它吗?它好用吗?它是不是体现了我的个性特点?我喜欢它吗?我有多少次真正需要这件东西?找到适合自己的清理途径:送人、卖掉、回收或直接扔进垃圾箱。
O代表整理留下的,将物品指定一个永久存放的地方,并且牢记,那里的空间是有限的。
W代表持续地清理,物品是会累积的,必须持续地清理和筛选各种物品。
2.放慢节奏、谨慎购买、完全地专注于当前。在冲动之上增加时间要素,以抵制不必要的购买。花时间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让自己花时间制订计划,即使是最简单的计划也胜过没有计划。
3.以新的视角观察自己的家,从镜子里看或者从照片里看,让自己清楚地了解,什么东西显得消沉、正在积灰或者杂乱无章。
4.害怕浪费、害怕没钱、害怕打官司、害怕再也找不到、害怕将来再需要、完美主义、害怕错过。认真审视内心的害怕情绪:它是理性的吗?做一些研究并且和专家交谈。
5.在评估自己的物品时,别问自己过去是什么人,别问渴望变成什么人,问自己: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
6.每一张纸或者每一份文档都需要一个通道,了解你需要保存些什么,以及需要保存多长时间,而且保持归档方法的井然有序。
7.好方法让人少动脑:有意识地为各种各样的东西安排一个存放的地方,并且围绕怎样收好它们确定一个日常程序,使保持整洁的任务自动完成。好的方法必须要简洁和一致。
二、在现实世界中保持整洁,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每次着力培养一个习惯,并追踪记录自己的进步。
1.使存货井井有条,了解自己拥有什么,以一种可预见的速度来补充家里的各类物品。
2.安排好了,就能做好:将任务清单上类似的任务捆绑到一起,对任务清单进行要事优先,安排好你打算完成任务清单上任务项的时间,尽量使上床睡觉和早晨起床的时间固定。
3.回归中性状态:每天晚上睡觉前花5~10分钟进行最后的清扫,不要彻底清扫,只求把东西归位,为明天美好的一天做好充分准备。如果你无法找到“中性状态”,这也许是某个地方需要进一步清扫或整理的迹象。
4.为储物空间设置界限:所有物品都需要存放的地方,但那些存放空间必须是有限的。当物品超出了存放空间的界限时,加大清理的力度。如果存储空间已经透支了,除非你还能够清出去一些,否则不要购买新的物品或接受别人的赠送。对贮存容器花些心思、花点精力,避免那些廉价的、临时的、到最后会变成垃圾的权宜之计。
5.少买些,但买好些,成为更加清醒的消费者,并努力提高自己抑制购买冲动的能力。
6.10分钟保洁,选择自己适合的时间,重点关注家里最难整理的地方,别去逃避。
7.尽力保持一致,消除了思考与做决定,只要做就行了,把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