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觉得自己的姓氏很少,总被同学笑称“与阎王”同姓,常常要笨嘴拙舌的解释半天,甚是奇怪怎么有这样的姓。那时,总是很羡慕那些“张、王、李、赵”的同学们,仿佛他们即使不是来自一个家庭也可以亲入手足,让年幼的我羡慕之极。
长大后,我也接受了自己姓氏不是大姓的事实,自然也少了尴尬和解释。在我生活的城市中,与自己同姓的人依旧很少,也能笑着解释此“闫”非彼“阎”。于是依旧孤零零的坐享“闫”姓,偶有同姓之人便入找到亲人般的亲切。
今天,认真的查阅了相关知识,原来“闫”姓来源有三,其中来源于周文王姬昌《姓氏谱》载,分闫、阎二姓。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河北易水一带),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氏,从此称闫氏。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以闫为氏,称闫氏。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邑(山西夏县一带),晋国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父亲来自河北,我猜想这也许是自己姓氏的来源。
父辈扎根在了边疆,我自然也未曾见过家谱,倒是很羡慕那些有家谱的姓氏,仿佛那是家姓的来源,那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