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87篇原创
20231207 @ XI’AN
过境西安,见到了几位朋友,有的人,上一次的相见,还是数年之前。
对于西安这座城市,总有一种感受,难以名状。
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访的时候,只觉得这个地方“人为痕迹”过重,所谓的“古都”里,从城墙根开始,便是现代人工雕琢出的“遗迹”,更不用提什么大唐不夜城之类的“网红”喧闹之地了。
但实话讲,“嗤之以鼻”的背后,或许更多的是“不服”和“嫉妒”。同样都是坐落在黄土高坡和黄河流域间的城市,同样都是古都,西安在旅游产业的开发上,把山西、把太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虽然许多人都知道,「上下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可山西却好像总没有特别响亮的名头出来,除了煤炭。
尽管对西安有着“先天”的偏见,但来西安的次数,大概稳居我所有溜达过的城市之首。掐指一算,怎么的,前前后后也得有七八次了。这其中,当然很关键的原因,是总有许多的故交好友,“轮流”混迹在这座城市里。极少数的人,定居了下来,多数的人,又奔向了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
它在我的命运轮盘里,像极了一个「换乘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长或者两三年,短可能几个月,我在命运的交线中,来往,游走。
第一次来西安,是跟大学的学弟一起,来了一趟为期10天的暑期之行。那一次,让我领教了作为一座北方城市的“酷热”难耐。那一次,作为学生的我,在某出租车大叔的带领下,在骊山脚下某玉石加工的福利厂(雇佣的都是残疾人)店里,花了200元“巨款”,买了一小块蓝田玉的“三足金蟾”吊坠。幸运的是,后来一个朋友说那块玉是真的。而数年之后,我又将它送予了一位密友。(现在想想,我有点后悔了😄)
第二次,是大学老友结婚,但因为工作的缘故,错过了结婚的正日子。还记得第二天,他带着我们几个人,登上了西安复建的“古城墙”。城墙是真的长,长到我们走了许多时,也不过就是走了个城墙的拐角。
之后再来的几次,总有诸多的事务性缘由,或带着工作,或带着“目的”或“使命”。
学生时期后的我,似乎再也没有以游客的身份,深入探索过这座城市。每一次的来,与人相聚,与人畅谈,与人分离。
人不同,但景相似。
早起,提着行李箱走出酒店,在街边等车。明城墙东门外的这几条街道,虽然也是高楼林立,但相对于高新区而言,更显斑驳和古旧。
这里的街边,是供应着各种吃食的餐饮店。夜晚时分,巷弄中、街道边,你总需要在各色夜市小摊边穿梭,才能真的到达你想要去的那个目的地。
人是一个点,每一次的移动,是点与点之间的相遇,而每一次点与点的分离,又会牵拉出如线一般的联系。
相遇、相聚、相离,如是乎。但又不止如此。
当一个地方,聚了人情,多了想念,你便会常常梦回这里。
而有一天,你总还会回到这里。
Stay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