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岸芷
关于长期以来这部《平凡的世界》,总有人诟病路遥先生只会写“风暴里的爱情,和平时期就难以下手”,以及说把贺秀莲和田晓霞写死实在是太残忍关于这些评论,我有话要说。
路遥的那部《平凡的世界》,相信看过原著的人对路遥先生笔下那个时代生活的解读尤其感动。后来这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也异常成功,堪称经典剧作。
尤其那首信天游,每次一响起,就是一次对生命苍茫或者厚实的体悟,特别感动。
尤其最后一次响起这首信天游时,故事里的人都基本过上了美满的生活,除了任劳任怨的秀莲差点没有新年的烟火,那场热闹震撼的新年鞭炮声,包含有对生的希望,也有对死的送别。
生和死都只是这平凡世界的一件平凡的事,但还活着的个体,生就是一件值得耗尽所有心里去热爱的事。
故事以20世纪70年代开始为背景,讲述以这个村庄为半径辐射整个中国关于农村改革一系列变化发展的历程,用单个双水村村民相关的人物去还原了这段历史。剧中老孙家的三父子是基于主线的人物,孙玉厚是一个憨厚善良的老农代表,为人厚道忠义,为家庭贡献巨大等一系列的他的角色就相当于那一代人的父辈形象,为了家庭生计忙碌养活自己的子女,还顺带养着自己的兄弟,一辈子任劳任怨,生活艰辛。与他弟弟偷奸耍滑的孙玉亭,和支书田福堂的处事圆滑等截然相反,最后却都没有孙玉厚的日子过的好。剧中人物的演技也是炸裂,一个沉思都尽是功力。
他的大儿子孙少安,性格粗犷有头脑做事踏实,和青梅竹马的润叶分开,娶了山西女子贺秀莲。但看剧的时候最喜欢的线其实就是孙少安和贺秀莲的线了。
因为一开始掺杂爱情的都多了几丝浪漫情怀,对于那个时代,甚至于对现在来说都有一点过于奢侈。孙少安和润叶的感情是,孙家二小子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感情故事也是,最后孙少平的爱情在路遥先生的笔下也随着田晓霞的死去而走入终结。
到最后孙少平和师娘的感情纠葛,更是走向了这个世界的本真——平凡,任何人都是平凡,生活也都是平凡,每一种生活都充满着质朴,却伴随生机。
而孙少安那种实干精神,以及他和贺秀莲那种在平凡日子里去脚踏实地经营家庭生活,到后来孙少安自己发达起来要带着全村人一起改善生活的劲头,这种生活里的生机,是真正诠释著作精髓的东西——世界本就是这样平凡,平凡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可平凡的世界却是有热闹的活法。
全剧所有的人物描写特别的动人,就是你看完之后觉得真的是好有劲头的日子,好有希望的生活,那些人身上永远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在感染你。
记得特别清晰的一段是孙少安去山西提亲贺秀莲的时候的那一段生活化镜头,大概是这样的:“刚两人才见过面之后,秀莲的爸爸和姐姐一方的人不断在问少安‘你看刚秀莲见着你脸红了,看上你勒,你呢,觉得秀莲咋样’,孙少安说只有人选我,我哪能选人嘛,话刚落音,秀莲爸问那就是秀莲看上你,你们的事就定了?秀莲姐姐姐夫问少安‘你说你看上秀莲哪了’,少安说秀莲家里家外能干,能操持家,秀莲爸立刻说秀莲去你家要帮你过好光景呢。秀莲姐姐和姐夫两人一起附和着秀莲见着你脸红,可喜欢你嘞”。
一股很浓烈的人托人,人拉人向上的社会氛围表达的很到位,把艰辛大环境下,这些人把苦痛的生活过的充满希望,一股劲朝着追求更热烈美好的生活奔去的精神表达到了极致。那些苦中做乐,顽强和生活抗争的朴素乡民,给人了极大的震撼力,让你瞬间觉察现在所面临的艰辛也都是脚下门槛,咬牙努力下,很多事情可以慢慢化解。
剧中几代人性格不同带来显著不同的命运,但是无一不都是脚踏实地劳作后来带来的生活和内心的改变,那代人面对艰难生活时可佩的勇气,生生在平凡琐碎生活里硬扎下根写了一个结实的平凡真实却美好地生活。
在这样的基调下,这部《平凡的世界》里田晓霞和贺秀莲的死不只不突兀,反而还将这部剧的精髓——“平凡的世界”的真谛推向了高潮。
因为没人会不死,也没有好人就该有美满的结局。所谓的“好人该有好报”是存在于人道德评论体系里的东西,从来就不是这个现实的世界里平凡生活里的行为准则。不然哪还有那句“祸害遗千年”呢?
路遥先生把两位伟大而平凡的女性写死不是说只会写“风暴里的爱情,和平时期无处落笔”,而是贺秀莲和田晓霞皆有死去结局的这一笔才是这个平凡的世界最该有的带着血泪的真实一笔。
试想,如果田晓霞不死,和孙少平过着美满的生活,会怎样?那又会是或者另一种玛丽苏的生活,贺秀莲不死,那孙少安未免有着偶像剧男主的所有幸运了吧。这样精巧工整而富有匠气的笔触会是伟大的作品该有的水准吗?
说只会写风暴里的爱情,那兰香和她的男朋友美满的爱情又算什么呢?所以说,贺秀莲和田晓霞的死,都只是特么所代表的这平凡世界冰山一角的代表了——这就是个平凡的世界,没人会不死,好人会死,坏人也会比好人晚死。
包括很多人说的“为什么孙氏兄弟的女人要安排横死。田晓霞那和贺秀莲那样的好女人为什么要被写死了呢?”
这就是关键问题了:为什么不能死呢?为什么不会死人呢?这世上有不用死的人吗?
既然一开始这部著作就光明正大鲜明的亮出自己的底牌了——“平凡的世界”,那就是平凡的世界啊,生死都是平凡世界里再平凡不过的一件事了。只不过对于单个的个体而言,生死都依然是一件很重大沉重的事。生了就是无尽喜悦,死去就要无尽悲痛。
可生的到来,也就预示着死去。喜悦也就预示着悲痛,它们相伴交织而生,它们都只是这平凡世界再朴素平实不过的一笔了。既然是正剧,那就是很现实的深刻生活写实:再完美的人也会死,所以田晓霞会死,而且往往完美的人更容易死,因为她心里牵挂的事情太多,往往就预示着有更多的事情会让她自己随之丧命;所以心地善良一心为孙少安心直口快的可爱贺秀莲也会死。
但结尾处的秀莲“死而复生”处理,我觉得是有心机的:可以看出死生这种事情在路遥心里就跟一日三餐吃饭一样的平常,它就是我们最简单平凡不过的生活啊,睡觉一样,晚上睡去,早上会醒来,或者就此就醒不来,都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秀莲新年一天差点死去的那段也就是路遥用更自然真实的方法在表达生死,它们很稀松平常,任何人任何时候可能都会接受这种平凡的“出生”或“死去”。
不过是我们怀有的执念——觉得好人就不想他们死,他们死去就是残忍,可哪个人会不死呢?哪种死对于生者而言,又没有残忍呢?见不到精彩的世界,看不到新奇的未知,你在世界消失,你再也看不到以前爱恨着的人,你更不知道此去经年,经过沧海桑田的幻变,这世间究竟会变成什么样,死去的人永远不知道这后世有多样的精彩。可我们人会一代代演变,终究世间变成什么样子,还是由我们人在见证的,只不过分成了前后几千万代的人类了而已。
甚至可以说,田晓霞的死和贺秀莲被预示着即将的死去,更是把这部写实的正剧推向了高潮:试想如果没有生命夹杂鲜血而来的真实手法,你怎么会觉得《平凡事的世界》就是在写普罗大众的平凡真实人生呢?你会觉得那是有玛丽苏的成分,一切美好和幸运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永远有用不完的运气,若此,那也绝对成就不了《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巨作。
之所以经典就在于它不会是那种悲悲戚戚强说愁的悲剧,也不会是为了极尽绚丽和美满就全幅玛丽苏加身仿若一个童话故事,它真实可贵的就在于人就是一个个肉体凡胎,会哭会饿会病会死,美好的人或者早死,活得卑微困苦的人或者长命百岁(剧中误死的田二如果不是因为炸山,怎么知道他不会再活个三十年呢)。美满的爱情和生活也总有遗憾,即将迎来好生活的秀莲却患了病。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会给你带来什么,你只知道生活很变幻莫测,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这也就是普罗大众生活的这个平凡的世界,它们当然该被以无痕高明的方式写进该有的《平凡的世界》里。
就只是把这个真实的平凡世界还原了而已,仅此而已。
面对生活,面对人生,我们不知道未来悲喜,我们不知道生活下一个困厄和喜悦在何处等着自己。但除去我们已知的结局——人反正会死,看开了那就能坦然的生活,撇去一切不可预知,我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努力生活,得到我们努力后随之收获的喜悦,我们欢快的劳作,然后享受这些劳作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真心待人,然后幸运地享受这份重情重义品格带来的幸福。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是一个静默却欢腾,喜悦也悲欢的地方,我们把当下过好,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也是在这平凡的世界来一遭最大的意义——尽情的体验,欢快地享受!
“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
我们该庆幸还有《平凡的世界》这样伟大作品可以用这样高明的表达方式去描述这个世界,这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幸之庆之。
所以《平凡的世界》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而是一部正剧,也即“悲喜剧”。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是平凡,我们也始终是平凡,不过是换个时代背景,我们所有人也跟着时代的不同再换一种活法和身份:那不过就是那时还要务农和土地艰难博弈的孙少安换到如今成了个体户和创业者,年轻一派聪明的田海民成了如今的创意设计一类人;孙少平式的文化人成为如今活跃的自媒体人;还有更多的我们就汇入人海成为了这个时代普通的万万人。
每个人都不平凡,每个人也都是平凡。我们生活的世界平凡也真诚,希望每个热爱生活的人,都能在平凡的世界中创造属于自己不平凡的生活。
——世界本平凡,但你可以活的热闹不凡。
世上讴歌巨人和成功者的甚多,而剩下的那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却鲜有人说,但他们像耕牛一样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日积月累地从劳动中获得人生的满足和尊严。他们任劳任怨,满怀希望或者前路渺茫的走着,但不管多残酷的现实,却始终能看到他们那份对抗生活的顽强意志,他们才该是被讴歌被赞誉的,这也就是路遥先生的这部正剧《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