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主:尤纳,女性
家庭背景: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大哥(出生时有脑疾,夭折)、二哥(同父异母的哥哥,夭折)
其他成员:父亲的前妻、母亲的前男友、父亲第二个孩子的母亲
想要探索的问题:觉得自己与死亡有非常多的联系(残废的哥哥与不被承认的异母哥哥都夭折于幼年)
具体排列如下
案主自己排出了第一个,如图41
在这个排列中,父亲的代表感觉不自在、愤怒,又不能后退,母亲的代表则是觉得很可怕,夭折的大哥感觉很好,案主的代表感觉自己被从中间劈开。
导师将父亲的前妻从父亲的后面移至面对所有人,如图42
导师将母亲移至父亲前妻身边,如图43
导师将夭折的长子坐在父母前面,背靠着他们,如图44
导师将夭折的私生子即二哥安排到父亲身边,女儿即案主就在母亲身旁,如图45
在图45的排列中,案主的代表感觉不太好,
导师将解决的画面排列出来 ,如图46
到此,案主没有那种从中间被这劈开的感觉了,她与父亲、母亲都有了联接,感觉很好,对于左边的哥哥也是全新的经验并且不被困扰。
关于本次个案中的收获点
无望的挣扎
有些人以为如果他们否认某件事,那件事就不再存在
一段关系,不论当中的人是否意识到,只有彼此祝福,关系中的人才能够分开
承接他人的悲伤会使得自己脆弱
承接他人的悲伤和承接他人的罪恶感是一样的。属于你自己的罪恶感和原原因的悲伤会使人坚强,那是有力量的。显别人的悲伤而哭的人只会变得软弱。只有那为自己的悲伤而哭的人才会变得坚强。
成为排列个案的代表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1、在个案如果受邀成为代表,有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可以将在排列中做代表所体验到的感觉当作是自己的。即使与你自己的情感有所类似,也在清晰区别和划清界限。当你在排列范围之外所自然引发的感觉,才可以接受它作为你自己的感觉,但千万不要将之与其他人的排列做连结。否则会引发很多幻想和困惑。
2、如果与所代表的人物产生了共鸣,不要“对号入座”!无论是在个案中还是个案结束后,都要去抗拒那种对号入座的引诱,所有人类重要的论题都会和我们产生共鸣,当成为代表时,如果你允许自己亲身涉入的话,就如同你毫不选择地吸收东西,像一个海绵一样。
离婚与罪恶感
当夫妻决定离婚,这是父母自己的事情,离婚与孩子无关,不用去问孩子对离婚的感受,关于离婚,父母无须向孩子辩解。
在离婚中,人总会有罪恶感,当父母问孩子感受如何 ,父母在内心希望孩子给予肯定的答案,减轻自己的压力负担,但这不是孩子的责任,这只会给孩子压力。
孩子经常为父母不负责任的离异而赎罪
小孩子会将不负责任的离异体验为一种致使的犯罪行为,并认为是必须要赎罪的
当一对夫妻决定要离婚时,如果双方都认真地看待对方,并且对于他们之间尚未解决的事务能成功地找到一个解决之道 的话,父母是有可能解除孩子的压力的。
当离异的父母能够面对自己,为各自出错的部分负起责任,当孩子们知道父母对于他们所做的事是认真的,那么便不需要赎罪了。
通过赎罪强制补偿
赎罪是一种补偿行为,它是朝向平衡的一种盲目的冲动,是心理上一种平衡的冲动,那是一种本能的冲动,它常常采取它自己的方式而不管别人是否能承受。
我们也可以提升这种本能的冲动,依偱一种较高的秩序,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平衡与补偿,即“爱的序位”。这个补偿带出一个平衡,无须赎罪。例如:当父母正视自己错误的行为,正视行为的后果,正视自己的罪恶时,孩子要作赎罪的冲动便会消失。
以罪恶感否认事实真相
感觉到罪恶感便是否认事实真相的结果。
经由性爱的连结
通过性爱的交往,男女之间建立起一个真实的连结,从后果方面来看,它远比父母与孩子的连结更深。与父母分离所带来的苦痛和罪恶相比,其深度远远不及曾是紧密连结在一起的伴侣的分离来得深。
家庭中不同方式的施与受
1、我们要知道:唯一可以做我们父母的人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明白这个基本的事实,就可以和父母有更深的连结,而且心中会感到完整,也会放下想要改变父母的想法。
2、父母给予子女生命,还有额外的无私奉献,他们以各种方式去照顾孩子许多年,孩子同样也都接收到了,这形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平衡,孩子永远无法平衡与补偿。孩子会感觉到这种不平衡的压力,常常会用贬损或轻视他们父母的方式来逃避开这个责任与压力。同时,如果孩子能将从父母那里所得到的,传给下一代,或是通过社会服务、社区工作而给予其他人,以这种方式,孩子终究可以达到平衡与补偿。
3、有一些东西只属于父母个人,而且是不可以给予孩子的。例如,个人的罪恶和罪恶的后果、个人与父母之间的牵连纠葛,或是个人的奖赏等等,孩子是不能从父母那里承受这些的,因为孩子没有这个权利 。孩子一定要认清界线,这也是一种父母尊敬的表现。
4、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再加上自己的努力 ,那样孩子才能够对外宣称成就是他们自己的;而如果孩子做了某些让自己感觉到罪恶的事,那么也必须认识到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罪恶感。
5、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务 ,孩子必须根据情况,做出适当的贡献。
6、父母如果对孩子有过分的要求,例如要求孩子安慰他们,孩子便在父母的面前变成了父母的角色,而父母却反而变成了孩子的角色,如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颠倒了。因而被迫产生了一些自我惩罚的行为。唯有当孩子长大成人,并且能够看清他们是如何被 牵连纠葛,而这些牵连纠葛是他们可以修正的,同时他们或许需要某些协助,例如辅导或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