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永不言弃
(一)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说我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什么事情都喜欢较真,事事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父亲却乐此不疲,动之以理,直到我打心底里臣服于他。
父亲是个文化人,这样一个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也会信命,你相信吗?
说来话长,有一次父亲去开会,偶然间翻到了同事携带的算命书。他回家后一一背出姊妹们的批语,记得当时我的批语是:”一生做事少商量,难靠父母做主张…..”
他解释的是说,我长大后一定是个能干的人,什么事情都能独立独断,连父母都左右不了我的思想,然后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人生的路很长,在随大流时决不能同流合污,在有独立见解时,决不能钻牛角尖。
现在回忆起来,他当时更本就不信那个称命书,他那是从侧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们。姊妹们的批语稍有欠妥的地方,而在他口里都圆说的很好。
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耳濡目染常常使孩子跟着效仿,更或许我就是遗传了父亲的独立思想基因吧。
就拿恋爱结婚这种大事来说,生于60年代的孩子们,在当时封建的农村,又有几个敢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
那时,我父亲已逝,媒婆三天两头的跑我家跟母亲与姊妹鼓吹:东边公子如何的帅,南边公子家庭富有,西边公子是医生,北边公子住城郊……
那些媒婆还算把我打了价钱,介绍的对象各有千秋,以至一度引来附近同年女孩母亲的嫉妒,说我不如她家女儿好,让其介绍给她的女儿。
媒婆跑断了腿,我总是不接招,母亲怕我得罪了媒婆,意欲让我去见个面应付一下,我倔强的就是不去,她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也不再强求于我。
有个媒婆不信邪,意欲说服于我,惹得我实在烦心,直接回她:“如此优秀的人,你为何不把你女儿许配与他。”
现在想起这事来,暗笑自己少不经事,别人也是一番好意。外人背地里说我太挑剔了,家人总问我到底要找个啥样的才算满意。
我回答不上来,其实这跟挑剔没有半毛钱关系,理智告诉我,婚姻这个东西宁可无也不能将就,只能由我自己主宰,谁也不能左右我。
缘分这个东西真的很微妙,直至20岁后,与爱人相遇,四目相对的那一刻,我就认定了他就是我一生寻觅的伴侣。
我们没有山盟海誓的许诺,没有999朵玫瑰的烂漫,拥有的就是对彼此的信任,用实际行动证明,让对方亲切的感受到,我心里有你,你心里有我。
结婚后,经过岁月的洗礼,慢慢的成熟起来,凡事都要三思而行,总想把爱情、亲情、友情、处理得有条不紊。幻想着把自己的爱好与生活同行,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常常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