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生酮饮食”这四个字开始频繁且不经意地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从朋友圈中,看见“老虎饮食”的文章,写的是戒麸质之后没忍住吃了一碗面所付出的代价,了解到原来面食会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然后去微信读书中把缓存很久的《谷物大脑》读了,原来麸质会引起人身体的炎症,碳水化合物会合成糖,糖在人身体的储存需要二倍的水分,糖含量过度会影响大脑健康,大脑需要脂肪。就此认识高脂肪低碳水适量蛋白的生酮饮食。
这种饮食结构,把人体中的碳水消耗殆尽,糖、水分排出,肝脏开始把脂肪转化为酮体,代替葡萄糖成为燃料,饿了就吃,不限制食量。
这时还是不敢实践,毕竟影响到身体、大脑的事情。
BVM群刚建立的时候,我在送书,有些群友来加我,浏览朋友圈时发现其中一位在写关于生酮饮食的公众号,遂私信询问其体验,结果这位群友正是“X生酮实验室”的见习营养师,专业人士。
没过多久,BVM群中有位用道德经的理念减肥30多斤的前辈,很巧方法正是生酮饮食,在群中发了一条邀请,意在组建“生酮21天”的小群,一是督促自己坚持,二是看看能不能帮到一些人,入群无要求。我想,这正是围观的好机会,看看真正生酮是个什么体验。
这个群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每天关于“生酮”的信息,都会在我的微信中闪烁。脑海中一直有这个念想,越关注越陷入。买了椰子油、草饲黄油,准备实验一下“防弹绿茶”。其实应该是“防弹咖啡”,只是我不喜欢喝咖啡,咖啡因对我影响蛮大(事实证明茶叶也有影响)。
事情,就在try、play的心态中开始了。
我并没有严格地生酮,只是有意无意之间,提醒自己尽量不吃碳水化合物。自己煮饭时,只做些肉、蛋和蔬菜,早饭就是防弹绿茶(如果起得来的话)。在外面一般不控制,因为在那种消费环境下,控制太消耗意志力,而且会让自己不高兴。BTW,在问题中控制行为,不如改变环境不让问题出现,从更高的层面解决问题。
有意无意之间的自由,做不到时也取悦自己,让生酮饮食反而很顺利地在我的生活中进行下去,没有引起负面情绪消耗,而且效果还不错。
身体改变燃料需要适应一段时间,这时的反应先是水分流失,因为体内的糖减少,储存糖用的水分就会流失,会经常感到口渴,嘴唇起皮。
接下来身体开始产生酮体,但这时身体对酮体的利用率还不高,有类叫做丙酮的家伙会通过食道向上排出,口气变得怪怪的。
前几天,我发现了这两个反应,因为水分的排出,人看起来也瘦了不少,手环可以更紧一个扣还有空,活动身体时有一种消瘦、轻盈感,挺舒服的。
当然就很开心啦,然而(凡事就怕转折),大脑开始给我讲故事了。
它想要抓住这种好的感觉,认为这种“好”说明了对身体的掌控,它试图在这种感觉上建立一个“我”。它开始总结哪些行为可以让我处于“好”的状态,开始规定自己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讽刺的是,当我仅仅是有一点这样的念头,就开始非常不开心,情绪低落,正是黑暗旧时光中的感觉,太熟悉了。晚上,不可克制般的去吃了特辣的麻辣烫,把自己整得很不舒服,睡眠也被影响。第二天一整天都恢复不到原来那种快乐有能量的状态中,晚上又去吃了含碳水的食物。第三天,十分明显地水肿了。可想而知,大脑失望极了,又让我感觉到那种“靠,我果然不行”的无力感,它大叫道:“控制不了饮食,你还能做什么?!”。
这两天中,我先是不停跟自己说:“没关系,今天吃点碳水没什么。”,但发现并没有什么用,并没有很好的减轻情绪内耗。后来,我想,这是否说明,我不能把目光集中在外在表现上,而是关注做这件事的内在状态和根源。当我开始流于表面时,说明我的内在状态是想要“好”,这种心态没有给全部的我以空间,所以我会反抗。我想要健康,其实是想关注全部的我,爱全部的我,让自己活得舒服。
于是把心态放开,不去管碳水不碳水的事情,也不在意水肿有没有消掉,心智一点也不去纠结这件事情。只是对着镜子多笑一笑,欣赏已经轮廓鲜明的下巴,按摩脸上余下的肉肉,再温习一下生酮饮食的好处和要点,继续做防弹绿茶喝,继续购买肉、蛋、蔬菜,多做一点,保证自己暴露在消费环境中,不会化身为一头饥肠辘辘的小狗。这样做了之后,虽然也会吃进一些碳水,但心里没有那两天中有点点故意对着干的小情绪,也比较能享受吃饭时光。
好消息是,水肿渐渐消退,手环又开始松动
只是对现在的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和能量状态的恢复。这场体验也让我明白,不要把目光放在外在“成就”上,要focus on内在的状态和根源。
Make a “宝宝很努力,宝宝不开心”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