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晚点了,孩子不睡,一直在等我。上了床,小宝若无其事地说,“妈妈,告诉你件事,我的班长牌又飘在了空中!”
这是什么表达啊?我完全听不懂。
“发生什么啦?能和我说说吗?”
“我因为淘气,老师又把我班长撤了,把牌子拿走了!姥姥说了,没事,学习重要!”小宝说的时候手舞足蹈的,语气也很轻松。
想起上次他因为班长被撤哭得很伤心的事情,这次反差也太大了吧?我感觉不对劲。我拥抱他,问,“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
“姥姥说了,撤就撤了,学习更重要!”
我感觉他在用姥姥的话自我安慰。“那你自己心里是怎么觉得的?”
小宝愣了几秒,突然神情就变了,抹了下眼泪,说,“我没脸去学校了。”
看到他哭了,我感到这才是他内心真实的情绪表达。
“看来你挺难过的。”
“我不敢跟姥姥说。后来忍不住说了,姥姥说没事。”
“虽然你跟姥姥说了,但是你心里还是不痛快,所以想跟妈妈说说。”
“嗯。”
我抱着他,让他哭了一会儿。然后他话锋一转说,“还有件事。语文课上,学到消防,老师说我爸爸就是消防员。然后有个同学嘴贱,说消防员会死……”
说到这儿,他放声哭起来。
“你很担心爸爸真的会死掉……”
“嗯。爸爸说他还抱过煤气罐……”
“你很爱爸爸,特别担心他工作太危险,担心他会牺牲……”
小宝接着抹眼泪……等他平静点我说,“是不是所有的消防员都有可能牺牲呢?”
“不是。救火的消防员……”
“爸爸是坐办公室写文件的。”
“他说他救过火,还抱过煤气罐。”
“那是很久以前了,的确很危险,以前妈妈也会担心。现在不会了。”
他慢慢不哭了。
这两件事看似不相关,但两件事背后的情绪都积累在他心里。他需要在第一件事没有痛快发泄够的时候搬出第二件事来继续发泄。哭过了,哭够了,就好了。
对于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会无奈,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会焦虑,这是大人孩子都会有的情绪。允许、接纳、协助,才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有时候孩子的情绪信号很明显,哭、闹。有时候又很隐晦,这种情况更是考验父母对孩子的了解,更考验父母的敏感度。这很难,但很重要。
愿意对一个人毫无保留地表达最真实的内心情感,那个人才是他最亲密的人。每错过一次捕捉孩子情绪信号的机会,也就错过一次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机会,也会错过一次亲子关系走得更近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