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281字,阅读约需3分钟。
智然先生在《了凡生意经》中讲,北京一位做领导的朋友有个秘诀。他要提拔这个干部,不会马上提拔,提拔之前,这半年逮着你就批评,看你的反应。如果你受不了,他就知道你没福,不能提你,提你就有祸。
不禁掩卷沉思。
批评无非是两种,正确的批评和错误的批评。对方批评的对,我们就应该虚心接受,迅速改过。有时,对方或者领导心情不好,脾气又大,或者没有经过深入调查,就想当然地批评我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措辞严厉,不留情面,让人拿不上。怎么办?最能考验一个人心性的时刻来了。
有人一点不吃气,当即挺身而起,据理力争,将对方的批评掰开了,揉碎了,一条条利箭式地反驳回去,像义正词严掷地有声的外交官。
讲的是理,失的是情。只考虑争执当下的对错,而忽略了长远的更重要的人际关系,得不偿失。国与国之间面对原则问题,要寸土不让。人与人之间相处,却要有开阔的心胸,容纳万物的格局。
刚参加工作第一年,上级领导到校检查工作,还要听课,作为小青年自然要献课一节。好像讲的是神话故事,为了让初一学生理解神话与现实的关系,我说了一句,“神话,就是胡诌。”说完,还自认为幽默,深入浅出。结果检查工作完毕,召开全校教师会议,上级要作检查反馈。职位最高的领导便将“胡诌”之语,摆到桌面上,点名道姓地大加斥责了一番。把我羞得啊,用学生写作文的口吻来形容,就是“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钻进去”。
正值冬天,办公室里生着炉子。那时的纪律并不严,我们几个人围着火炉吃午饭。我破天荒地接了同事递过来的一杯白酒,结果大醉,下午伏在桌子上起不来了。
并不敢怨天尤人,不能指责下来听课的上级领导,也不能将怨恨的目光投向安排上课的学校领导。只能腹诽,不就看着我刚参加工作么?等着瞧,将来弄个样儿你看看。
改改当时的人生剧本试试。如果我性情刚烈,当众起来反驳领导,你这不是欺负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还用上纲上线,在大会上说半天?或者,回到办公室,大声嚷嚷着,将心中的不平与怒火倾泻而出,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还逢人就说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简直成了苦命的祥林嫂。
那么,我就不是我了。
闻过则喜,还是闻过则怒?这个“过”未必是真正的客观的过失,凡指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指责甚至非议、刁难。智然先生说,看一个人有福没福,就看一个人有没有谦德。
《了凡生意经》中提到江阴人张畏岩,他学识渊博,善写文章,闻名学界。可是参加南京乡试,却落榜了。于是“大骂试官,以为眯目”。大骂考官,认为他们蒙蔽了双眼。旁边的一个道士笑了,说你的文章一定不怎么样。“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写文章,贵在心平气和,如今听您出口谩骂,心气太不平和了,文章怎么能好呢?
道士说,“造命者天,立命者我。……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创造命运的是上天,掌管命运的却是自己。况且像谦虚的品德,并不花费什么,你为什么不自我反省而去大骂考官呢?
张畏岩从此改变了行为,开始自我克制,每天力行善事,功德日益深厚,最终金榜题名。
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要看其才华,更要观其德行,视其心胸。
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