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富强、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经济。其中,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支出法核算的角度看,它们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如,一支用来写字的铅笔,它的制作过程需要许多人的分工与合作。首先,需要伐木工人将砍下的木头运送至工厂;工厂的工人们将木头加工成铅笔杆;接下来铅笔杆被涂上油漆和装上笔头;最后,这支铅笔被包装好,来到商店进行售卖。
这个过程中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进行工作,这样的行为又进一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伐木工人、运输工人、加工工人、油漆工、包装工和售货员,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为了获得报酬辛勤工作。然而,这些琐碎的工作最终创造了这只铅笔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里,上述故事体现了它的一个核心思想,也就是“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会不知不觉地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经济的运行,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增加社会财富。
这就是自由市场经济的运作原理。
你还记得各行各业里小到公司大到政府机构是如何运转的吗?
在汽车生产中,设计人员负责外观和结构设计,工程师负责技术开发,工人负责零部件制造,组装等各个不同的环节;医院里有医生负责诊断和治疗疾病,护士负责护理工作,药剂师负责配药等;电视剧的制作需要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师、剪辑师等不同岗位的分工合作........
这是《国富论》中另一个重要理论,分工理论。通过分工,劳动者可以专注于眼前的工作,技术更加的娴熟和高效;也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的改进,拓展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分工不仅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生产组织方式,也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等发面产生深远影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涉及政治理论、哲学、历史和经济实践活动,比如前面提到的“看不见的手”和“社会分工”,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尽管《国富论》最开始是为了资本主义提供了经济制度,但是,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都是硬道理,所以按照“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都是好猫”的理论,这本书很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国富论》与《独立宣言》合称为《产业自由宣言书》,足以证明它的伟大。国家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比如,中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我国的瓷器、茶叶等畅销异常,成为了统治者获得财富的另一种手段和渠道。
要赚钱就需要利润,“中间商赚差价”的层层剥削就是例子,只有消费才能促进社会资产的流动,在后疫情时代,人人手中余钱不足的时代,政府大力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消费,正是为了促进买卖流转,防止经济出现疲软,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比如,企业大量裁人、毕业生就业难、许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毕竟,企业领导也是“经济人”,他们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用西尼尔的话说“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
认真通读这本《国富论》发现书中的例子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俗易懂的文字让读者更容易获得自己想要了解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