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在本章一开始就指出:入学前一两年,学前儿童受到怎样的教育,这件事事关重大,关乎每一个即将跨入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作为教师,应当很好的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未来的学生。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太注重儿童的起点教育。事实上,儿童三岁之前的习惯养成以及幼儿园的教育生活深刻地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教育幸福体验。作为大人,我们都知道,小时候学习的知识只要用心,用一定的时间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很多人却打着让儿童释放天性,自由发展的大旗错失了对儿童这一阶段认知发展的引导。儿童在升入一年级时,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前面六年教育的总和。当儿童被视作小学生坐入一年级的课堂,儿童会被集体裹挟前行,他会在心理默默给自己定位,这种定位潜移默化影响着儿童的自尊。孩子也会很在意自己的班级的排名,如果因为家长的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而让儿童陷入艰难的境地,其实是家长的责任。所以,如果家长有意识的认识到儿童起点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教育结果就会很不同。
怎样才算了解儿童呢?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儿童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只有真正关注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孩子的心理成长才能实现自然过渡。只有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协调了,孩子才可能有能力做到教育教学对他的要求。所以,不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
第二,教师还要了解儿童的家庭状况,儿童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是否良好?关系是教育的前提,无论是母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都深刻影响着儿童的教育结果。所以,作为学校,要重视引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同时重视家校共育,让家校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助力。
第三,儿童知识背景的重要性。儿童要想听懂一节课,要想高效率的吸收知识,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作为他们理解的前提。只有孩子在一年级前经历了长时间的浪漫期的知识探索,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儿童的认知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家庭的智力气氛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事实上,家长要明白这样一个忠告: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
第四,作为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性。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师不可能用一个什么不变的教育教学技能解决所有不同类型的问题。只有教师自身不断学习,成长,懂得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真正对儿童成长的问题有研究,有思考,才能陪伴儿童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提出了以上建议,这是对儿童长期发展规划的蓝本。父母和老师从本质上开讲,大家都希望成为孩子的助力,托举孩子的成长。但是,光有爱是不够的,给予孩子适宜的帮助才有用,引导孩子长成他们本来的样子,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你成你,让他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