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首期的《看电影》上,曾经出现了我的只言片语,当时惊得我出了一身冷汗,难道自己就这样成了“名人”?而今十几年过去了,繁华落尽,才发现自己不过就是个人名。那时的自己,处于对电影热爱的上升期,自认为看了足够多的片子,懂了足够多的理论,愤青一样地对某些专家学者的言论大发牢骚,并在某个秋风瑟瑟的日子里,立志要考上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似乎从此我便踏上了电影从业者的道路,可以兀自在云端,不与周围的凡夫俗子为伍了。还记得2006年考研的前一天,在的电影院里看了《金刚》,几乎感动到落泪。可对电影的全情投入并不能换来幸运女神的眷顾,研究生的美梦因为英语的不过关成为泡影。幸而我还没有傻B到一条道走到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投简历跑面试成了我的主业,依然在挤出时间看电影,但心态已稍显不同。当我终于正式踏上人生第一个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曾扪心自问,这是我想要的么,一直以来看电影的为的是什么?但没有答案……
工作、成家以后,最大的不同,除了烦恼的增多,还有空闲时间的急剧减少,曾经一年看完一千部电影的壮举,如今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就在这和生活赛跑、和时间赛跑的日子里,敏感的我发现,原来做回一个单纯的影迷竟是如此的快乐。曾为了考研拼命恶补各类艺术电影,但在劳累了一天之后,在《冈仁波齐》和《狄仁杰》之间,我毫不迟疑的会选择后者。艺术首先是娱乐的,其次才是审美的。难道我泯然众人了?不,我想,我之前走过了一段每个真影迷都不得不经历的道路,心态的转变,姿态的降低,才能真正体会到电影艺术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感动。暂且将大师、艺术、小众放在一边,带着愉悦的心情欣赏一部单纯的商业片,也不是为一件人生乐事,假如对电影的爱让自己背上了枷锁,岂不得不偿失?我正学着放下,轻松上路,为的是有朝一日能更好的拿起来。各位爱电影的朋友,你们呢?
如今,我依然在看各类电影,由于有了早期的积累,我可以很自然地对一部电影做出价值判断。对于这项爱好,我也日显低调,因看电影从来都是一件很私人化的事情。
P.S.写下这些话语之际,正值这个火热的暑期档,能在一片虚火旺盛的内地影市出现几部叫好叫座的佳片,做为一个影迷,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