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最近有点小亢奋。
前几天刚说完一部电影,光看预告片就热血沸腾。
再翻翻朋友圈,提前看过片的朋友给出漫天好评。
挠得人心痒痒。
距离上映还有三天,不如就先来说说《红海行动》的导演——林超贤。
相信你们都听过他的外号。
比如,“影帝制造机”。
曾两度将张家辉送上金像影帝的宝座。
更是让原本只会耍范儿的谢霆锋脱胎换骨,而立之年拿到了人生的第一座最佳男主角。
还有,“中国的卖拷贝”。
《神枪手》《火龙对决》《逆战》《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以及传说中的《莫斯科任务》。
都是迈克尔·贝式的硬派动作片。
他对军械的痴迷,对爆破的热衷,对肌肉的崇拜,仿佛是一种生理上的需求。
浸泡在野蛮的荷尔蒙中,享受硝烟味带来的快感。
但是,这些头衔,都没说到林导最牛的本事。
就说“中国卖拷贝”,林超贤对枪械的了解,不知道比迈克尔·贝高到那里去了。
别不信,人家好歹也是经历过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洗礼的。
玩枪,是香港电影人的必修课。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林超贤在导演陈嘉上手下,开始了学徒生涯。
那时黑帮片和动作片当道,用林导自己的话讲:“八十年代追求刺激。”
这也是林超贤此后的创作生涯中,不断回溯的一个黄金时代。
他一进电影圈,接触到的就是最刺激,也最卖钱的警匪枪战题材。
被陈嘉上提拔成副导演后,他也是专门负责电影里的枪战戏。
这些经验,都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比如,《逃学威龙》里的卧底主题,在他往后作品中屡见不鲜;《飞虎雄心》里的专业军事行动,大可看作日后战争题材的一次练手;《天地雄心》里的邪典风格,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多年之后的那部《魔警》。
但林超贤并不满足于,一直做个“枪战副导”,在与师父联合执导了几部电影后,他开始单干。
处女作《G4特工》还有些拘谨,仍未跳脱传统警匪片的套路。
2000年的《江湖告急》,终于给所有人一个惊喜。
这是林超贤自己至今最喜欢的一部电影。
同时Sir还认为,这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电影。
影片以荒诞戏谑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末路黑帮勾心斗角的故事,人物命运交织,台词搞怪邪趣,表现手法更是胆大妄为。
其中不乏对老港片的致敬。
比如那段“枪火”式的枪战对决,调侃了老杜与银河映像。
以及结尾的关公现身,将黑色喜剧的风格发挥到极致。
不难看出,林超贤的骨子里,有对经典港片的无限眷念。
但,这份情结,却永远只能留在了千禧年以前。
当新的时代浪潮扑来,他一时手足无措。
因为林超贤不像徐克、陈可辛这些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那样,拥有极强的类型风格,可以循着风向,迅速在市场内站稳。
他对于类型的理解,还是早年在师父手底下,学到的那一套枪战美学。
所以,当“香港电影”这面大旗无法指引他的时候,他必须学会自立门户。
2000年过后,林超贤进入了一段“瞎转悠期”。
左突右撞,什么类型都拍,也不知道能敲开哪扇门。
有《千机变》这样的魔幻动作,《豪情》、《恋情告急》是两性爱情,《至尊无赖》搞起了无厘头喜剧。
唯独,他“藏”起了自己的枪。
这些电影,今天你再看,会有一种感觉:“咦,怎么这也是他拍的?”
不像是那个我们最熟悉的林超贤。
直到一部《证人》,林超贤的创作才打开了新篇章,进入“疯魔阶段”。
这一阶段,无脑枪战开始变成高级枪战。
这部令他回春的《证人》,其实借鉴了1998年那部他与师父合拍,还拿了金像奖最佳导演的《野兽刑警》。
兜兜转转,林导还是选择从他深爱的年代中,去获取灵感。
然后进行改造,用文艺包裹住暴力。
林超贤猛烈但有章法,他懂得如何用暴力来调动观众的情绪。
印象深刻的一处是,张家辉与谢霆锋在废弃工厂中的以死相搏。
工厂内阴暗潮湿,钢铁交错,空间狭窄,环境本就压抑。撕斗的两人,无论正邪,都形同野兽,招招狠毒。
警察用衣服包裹着砖头,狠砸对方。
绑匪的每一脚,也是重击头部。
看两人缠斗,不是暴力的快感,而是窒息的煎熬。
拳头与砖头,都重重击打在观众心里。
《证人》的虐系风格大获好评,于是林超贤认准了这条路往下走,又炮制出一部《线人》。
更压抑和绝望。
林超贤这样说:“这与我个人的世界观有关。因为世态炎凉令我不好过,所以我要家辉替我在大银幕上不好过。”
一句玩笑,但依稀可以解读出,他在摸索阶段的艰辛。
对人情世故的失望,对电影创作的忐忑,让他又开始追怀,自己深爱的年代。
最明显的就是在《线人》中,安插进各种熟悉的香港元素。
影片中“废噏”的家,选在了林导年轻时最爱去的庙街,他想用电影去展现庙街的兴衰。
他选取《每当变幻时》这首歌做电影的片尾曲,只因里面的一句“一半乐事,一半令人流泪”。
为了致敬偶像林岭东,他特地选在《学校风云》里的那个小学,上演最后一群人如疯狗一样互相撕咬的高潮戏。
最后,谢霆锋的“死”,寓意着黄金港片的陨落。
这也象征着林超贤的“疯魔”创作告一段落。
当商业风格渐趋成熟,大资本的橄榄枝开始不断示好。
2012,《逆战》开打,投资近2亿,动用了军方,在战乱的约旦实拍。
从这部电影开始,他真正进入了“军工业期”。
警匪枪战升级成军事火并,林超贤将他最心爱的题材以及最爱的“枪”,搬上了更大的舞台。
林超贤是军迷,这是公认的。
以前在片场,时不时就爱跟枪械指导玩玩枪。香港一有枪展就跑过去,看看有哪些新式武器。
每次看到喜欢的,他都想用到电影里。
最终,《逆战》实现了他的愿望。
开机前,约旦军方特意邀请林导前去任意挑选装备。
林超贤超兴奋,跟“点菜”似的拣选军备,最终出现在电影里的枪炮,共14种。
林导还想让坦克开进片场,却遭到约旦军方的拒绝。协商之下,只能当作背景出现在电影里。
这事也就成了他心里的遗憾。
这样的遗憾,终于在《红海行动》得到了弥补。
中国海军与摩洛哥政府的支持,让林超贤梦寐以求的坦克、飞机与军舰,全都收入麾下。
从当年的片场枪戏指导,到之后的自我探索,后来的“入魔”创作,再到如今的合拍主旋律。
大起大落,有过荣誉,也有过低谷,但他最终还是闯出了自己的路。
把“枪”,玩出新的高度。
有人说他的主旋律拍多了,丧失了原来的风格。
但林超贤都说,不清楚自己有所谓的“风格”。
从第一部戏《G4特工》到《野兽刑警》,大家觉得我拍动作片有些所谓的风格。但老实说,其实到今天我还不知道什么是我的风格,准确说是什么谓之风格。我当年好喜欢《旺角卡门》,喜欢那种技巧和电影语言,但我的电影里从来没用过这么明确的东西。
或许,林超贤就是一个“从未成型”的导演。
一直以“学徒”的创作方式,从他所热爱的一切电影元素中汲取营养,然后改造出更多元、视野更开阔的枪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