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公司缺乏对机械设计、控制设备的自主开发能力,我们需要这些设备来满足自身的生产需求,需要从外部寻找合适的供应商为我们生产加工,这相当于从外部聘请了一个设备研发团队。
现在有三个难题:
第一,我们需要的产品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形态,只是有一个大致方向,概念很模糊。
第二,我们不知道供应商有没有这个能力可以生产出我们需要的产品,生产出的产品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第三,研发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如何控制。
三个问题中最难的还是第一个问题,属于难题的源头,解决不好第一个问题,接下来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扬汤止沸。所以,成本的控制源头也在于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产品。
"我们想要什么产品?我们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核心,也是接下来所有努力的方向。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要越具体越好,产品的设想可能是某个领导者的灵光一现,接下来将这个灵光一闪的设想具体化就是整个团队的责任。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勉弥补战略上的懒惰,所以需要谋定而后动。
为了一个新产品的研发,会议是不可避免的,会议的参与人员需要进行筛选,我觉得以下几类人需要到场,分别是营销人员,技术人员,成本核算人员及采购人员。所有人的第一任务是想办法将产品的具体要求细化,细化之后再进行讨论。营销人员更了解市场,让他们对产品进行评估,领导需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营销人员的意见通过之后,就是执行的问题。需要哪些设备,设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设备一定是对应着产品的,只有想清楚了想要啥产品,才能对加工设备进行设计。公司的技术人员可能并不擅长研发设计,但是他们更了解产品,可以比其他人更能说清楚加工产品的技术要求,可以对加工设备提出明确的技术参数。成本核算人员需要在整个过程中计算研发过程所需的费用,给采购人员询价供应商提供参考标准,让所有人了解研发整个产品的大致成本,加强过程的透明化。采购人员全程参与,目的是要了解产品、设备的设计需求,在寻找供应商的时候提前做好筛选。
采购人员选出几家合适的供应商,可以带上技术人员洽谈研发细节,让供应商先出方案,技术人员从中选出最能满足生产需求的一个。
方案确定之后,供应商打样,试着生产,看看产品能否满足最初的设想,如果可以,则进去投产。如果不行,需要继续讨论细节,进一步优化。最好做到不返工,所以产品设计要具体,方案制定要详细,模糊地带要多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