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被它吸引并反其道而行之的书。这是给孩子看的绘本,却让大人也看得趣味横生,津津乐道。在日本,它圈粉无数,有读者说它是恐惧片,一本童书呀,怎么就和恐惧片扯上了,但它确实经常出现在日本的恐惧绘本书单里。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想象不到的看见。
看这书的封面,不得不说很具诱惑性:书名《不要打开》,一下子就充满了疑惑,之后它又用了六页千叮万嘱的让你“不要打开,打开就糟糕了……”。这是不是就像布下了个必须打开的局。当我们交代一个调皮的孩子,“你别做什么,别做什么”,可调皮的孩子还是会做,就像这本书一开始就告诫的“不要打开,不要打开”,可熊孩子还是会把它一扇接一扇给打开的,作者安野光雅抓住小孩好奇的心理开启了这本书的开门之旅。
翻开书,就是打开了第一道门,首先见到的是郁郁生机,枝繁叶茂,画面很美,并不害怕呀。
“这是哪儿呢?”
这句话中的独白,相信所有的人都想知道。于是就在繁华的树枝上,找到了一个若隐若现的门。相信孩子找到这个门的时候心情是兴奋的。我的女儿小时候和我玩捉迷藏。她首先找的地方或藏身的都是门或箱的后边,她觉得门背后是最隐秘的,藏在那里,妈妈肯定找不到她。这就是孩子的心理。只要他找到了门,就不会忽略,他宁愿去打开探索这一个门,也不会去看别的地方。
通过这个树枝的门,他走入了下一个场景,是什么呢?一片白色的城堡。
我很好奇为什么是白色的城堡,意指孩子纯洁无瑕的心性吧,孩子就像一张没有污点的画布,所以这里的白色城堡“太晃眼了”,没有声音,“这么安静啊”,也没有人。“喂,有人吗”。还是没有感觉到害怕,无知者无惧,到底是小朋友,他在找人玩呢。
他真的找到了一个人,就在下一个场景里。一个老人背坐着,令人惊奇的是老人灰暗的背后有一扇门。这事儿开始诡异了。
为什么不是老人正面有一扇门或者别的地方有一扇门呢?这是在告诉孩子人心险恶吗?而这种险恶是隐蔽的,是无法从五官中得到辨识的。所以舍弃了正面和五官,在老人灰暗的背景背后设置了一个门。开启并穿过这扇门是让孩子克服害怕和真切感知世道险恶的过程,(这一个场景就是孩子的成长中必然会遇到的各种阴暗丑陋。)画中左下角的独白“我已经回不去了”含着两个意思,其一是来时的门已消失,其二就暗示了要面对社会阴暗面的必然性。而这种阴暗最有可能就是来自形形色色的人。就像校园欺凌来自同学,家暴来自父母。这种对社会丑陋面的认识是成长的必然,所以“我已经回不去了”。
孩子开启老者背后的门看到了玻璃珠,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亮晶晶的东西。它最能抓住孩子的眼球,所以独白中“一点也不害怕,进去看看吧”。童心又开始被挖掘起来了。
之后是五个页面的彩霞场景,其实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天逐渐黑了,此时百鸟归林,孩子想回家了。
第二到第四页彩霞的颜色越来越淡。
看第二幅图的彩霞颜色渐浅,彩霞中远处的门却明确的显现出来。
第三幅
到了第四幅图彩霞几乎已经消失殆尽。
彩霞的消失说明时间也越来越晚,场景中的孩子也感觉到了,开始想回家了,在外面玩了一整天,天黑了想回家的孩子才是正常的。
还得第一幅图中作者埋下的伏笔吗?“天空的那头有什么呀?”他发现了一扇熟悉的门,为什么是熟悉的。因为这是他家的门。
可这扇门是锁着的,看到家门了却进不去,孩子很着急。看第四幅图“怎么回事呢?快打开。快给我打开呀,求你了,让我进去吧”。这个场景让读者看着都很着急,孩子后面不会有坏人吧……看官在这里可以有各种场景的假设与想像展开。是不是很有趣。
门终于打开了一条缝,传出一个声音:“啊,你回来啦!你去哪儿了?马上吃晚饭了哟!”是妈妈的口吻。
可意外的是门完全打开时看到的最后一幅图:
我们看见的是一幅画,妈妈在画里,晚餐也在画里。可想而知回家的孩子没有回到现实世界的家,而是也进到了画里,画中的家里。孩子打开不该开的各扇门后却回到了画里,这个结果真是不可思议。
为什么会有时空变幻的穿越,这不得不说说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绘画作者安野光雅和文本作者谷川俊太郎”。其中的绘画作者安野光雅,是不仅限于日本,而且在国际也极负盛名的画家,一生获奖无数,更在1984年获得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的“安徒生奖”。
安野光雅的作品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想象力与好奇心,通过对二维、三维空间的穿越以及巧妙的视角转换,充分表现出缜密的逻辑思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安野特有的思想和画风淋漓尽致的体现在他的各种画作中。如《奇妙国》中:明明是在上楼梯,到达的地方却和之前在同一个平面上。一个高处的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流经一个村落以后却还能从高处流回水龙头里?
安野光雅最满意的作品《ABC之书》。是以26个英文字母为主题的无字书绘本。绘制而成的26个英文字母类似木纹的效果,每一张图周围的装饰图里都隐藏着以同一英文字母开头的动植物。
而他的另一作品《森林》中:似曾相识的森林图景中其实隐藏着出乎意料的动物,人脸、地图等。页面怪异不尽相同,让读者一翻书就充满了观察和寻找的乐趣。
这本《不要打开》中 老人背后的门,以及最后一扇门打开本应是回到家但却进入到一幅画中,再也回不到现实世界。这都是安野超常 的空间思维在作品的体现。开门的最后结果也是《不要打开》这本书的点睛之笔。这种不同维度相融的脑洞大开应用在绘本中对孩子的跨界思维起到引导的作用。让读者不管是成年还是儿童尽可能展开无限想象。此书成于1976年,在当时这种奇异的空间衔接与体现极大的引起人们的兴趣。所以此书几十年来一直被津津乐道,成为日本出版界恐怖与冒险的代表书单之一。
当孩子遇到《不要打开》这本绘本,总会做出与书名相反的动作,不但打开还会满怀期望的发现有他们想像的新奇世界。《不要打开》也没让孩子们失望,一个非常规的世界将随着他们的期望展现开来。它可让孩子体会繁花似锦的色彩感受,也可启发孩子触发时空变换的跨界想象力,更可让孩子极大的满足心灵的猎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