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教师要成为一名讲述者
73-83
基于全球化这样一个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我们更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合作能力,孩子跟人交往的能力,孩子鲜明的表达自我的能力,这是我们接触教育中比较缺乏的一个价值取向。
我们的孩子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往往缺乏自信,往往不善于把自己的观点表达的鲜明、打动人心。
教师作为讲述者的工作职责,我把它简单的归纳为六个方面:
第一,你是否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这几乎就是我们老师的看家本领。
第二,能否把深奥的问题讲得平易?
第三,能否把枯燥的问题讲得生动?
第四,能否把新颖的问题讲得透彻?
第五,能否把简单的问题讲得有智慧?
第六,能否把繁杂的问题讲得有规律?
在这样一个世界变平的时代,人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人的语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人的个人魅力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教师职业的荣誉有一大部分是建立在言语表达能力上。
我们的思维习惯、表达习惯,我们是否有意识、经常地去思考它们。
这六个方面,其实也可以看做我们去听课时观察课堂的一个维度,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把这些工作做到位。跟学生进行对话的时候,这样的言语意识变得非常重要。有时候可能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你教什么,而在于你怎么教。
教师在课堂里跟学生的对话,阐述教学的内容,进行具体的讲解,以及平时的交谈,都有它职业的特殊规定性,提出三个具体要求:
首先,要表达准确。
其次,易于理解。
再者,可能是更高的要求,就是语言要有新鲜感,不贫乏。
一个口头表达生动的人,他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也会更生动,这种言语是相通的,但是这种语言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有意识的把自己的表达录下来,自己进行整理,整理完以后去看一下言语方面有哪些欠缺。这是做一个教师,哪怕不写文章,也都需要进行的基本功训练。
作为一个讲述者,最基本的价值判断就是你的语言需要有几个特征,你的语言要充满善意,充满鼓动性,能够给予具体的帮助,这其中也可以说“善”是一个价值判断。
第一,我觉得教师的语言要尽量避免讥讽、嘲弄、打击,或者消极的暗示,而更应该多一些诚恳、耐心、充满鼓励的表达方式,还需要有一个鲜明的边界意识。
第二,多讲与少讲。其实,任何教育过程都是从多讲到少讲的过程。学生需要你帮助的时候越来越少,也就是他学习的能力越来越强。
第三,什么时候讲。这种时机的把握非常重要。
讲述者是我们的职业身份,一个教师不擅长言辞,那一定有麻烦,因为你没有办法把简单的问题讲出智慧来,也没有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讲得非常简单,没办法有效、清晰地传递知识、传递信念、传递你追求的目标。
读后反思:
张老师所讲的教师作为讲述者的工作职责六个方面,其实就是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同样,这六方面也给我们听课指明了方向。复杂问题讲得简单,深奥问题讲得平易,枯燥问题讲得生动,新颖问题讲得透彻,简单问题讲得有智慧,繁杂问题讲得有规律。
如此,来对照我们得课堂,长时间的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相信我们也能真正成为课堂得掌控者,成为有影响力的教师。
张老师对讲述者提出的三个要求中,感触颇深得是第三点,也就是语言要有新鲜感,不贫乏。
课堂上,有孩子走神、开小差,有孩子昏昏欲睡,产生倦怠感。究其原因,不还是跟我们这些讲述者有关吗?
因为我们得语言没有新鲜感,太贫乏了。整天都是老一套,孩子们每天面对我们这张熟悉的面孔,语言再没有点新意,能愿意上课吗?
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丰富多样,富有变化,典雅而生动。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们得词汇量太少太贫乏,这跟我们得阅读有很大关系。作为一个教书人,很少拿起书本读书,这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吗?还是我们没有这种自觉得意识啊。
特别像我,教了二十多年数学,平日虽说也读了几本书,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自觉锻炼自己的意识。到目前,还是词汇量十分贫乏,讲课枯燥,言语空洞无力,翻过来掉过去总是那几句,根本谈不上新鲜。
牢记那六个职责,努力做到三个要求,多锻炼自己,有意识改善提高,自觉积累词汇量,还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合格得讲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