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在《复盘》中提到这么一句话:只是写下来,只要写下来,就可以给你带来思考。仅仅是写下来这么一个动作,并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思考,就可以让我们发现很多问题。
文中提出一个问题,关于平日的思考,你是停留在大脑中还是会及时写下?有体会过这中间的不同吗?未来你又打算如何做?
是我的话会及时写下,一天记录一个思考,一年下来就是365个点字。如果你光靠脑袋记,一年下来你还能记住几个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住素材最好的办法,是把它用上。写出一篇文章,形成自己的东西。
至少现在我还没有办法做到像村上春树那样,在脑袋里配备大型档案柜。一边写小说,一边根据需要拉开相应的抽屉。或许这样的话,就能停留在大脑中。但村上春树只是把素材分门别类放在大脑中,最终还是经过自己思考写出来。
停留在大脑,等到需要用的话。我自认我的大脑并不发达,小时候我妈叫我去买东西。沿路都要念着面粉两斤,鸡蛋三颗,一瓶酱油。遇到同村的打招呼,不回答不是我没有礼貌,实在是脑子不够用。
一打岔,有时怎么想也想不起来,相信大家都有找手机,或者找钥匙的经历,那种找不到的崩溃感。分分钟不想找,又必须找。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大脑对于自己来说,是私人的东西。放在大脑中,别人是看不到的。停留在大脑中只能独自享用,只有把思考写下来互相分享,才能得到更多。藏着掖着,只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创造,思考的碰撞。而产生碰撞的基本条件是至少两个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名人写作,都是借鉴别人的作品。试想一下,如果人人把思考停留在大脑,想必今天我们也无法欣赏这么多的佳作。
今天刚好是我在简书日更第31天,一件事能坚持31天,一定是一个月过去了。很多时候,只是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就自然而然形成一篇文章。写下就是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考,也许你的思考对别人来说是一笔财富,也说不定。
当你想不通问题的时候,试着拿出纸和笔,把问题写下来。在右边写着解决的方法,一步步分析,别让思考只停留在大脑!
写作要靠一步步的积累,灵感来的话,就及时记下来。一天种下一颗种子,某天路过,会看见一片森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