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世界几浮沉(八)--胜为败因
自缘天运不寻常,胜败兵家岂易量。
三户灭秦皆楚语,重瞳不渡殆天亡。
怒来我亦坑降卒,事定人能杀假王。
寄与英雄须入虑,莫教辜负鲁连狂。
关于二战以后会单独开个系列,这里只强调一个重点,从历史的真实出发,二战在某种意义上,实际上就是苏联与德国之间的生死对决,其他国家都是配角。德国在战场上每战死一百个人,其中的八十五个战死在苏德战场。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日 本鬼 子每战死一百个人,有七十五个死在中国战场。正因为有苏联和中国拼命的拖住了战争进程,才等到美国进场摘桃子,呵呵。美国接受了一战的教训,选择了正确的入场时机,也获得了最大的利益。
二战对于苏联来说是一场劫难,但苏联并没有在劫难之后完整的涅槃。总有人拿意识形态说事儿,苏联最终解体的原因很多,但二战时巨大的人口损失是一个重要原因。二战前,苏联人口大约是一亿六。二战的五年,苏联直接战死的大概是两千六百万左右,因战争造成残疾的大概也有两、三千万。关键是,死亡和伤残人口大比例的都是二十岁至四十岁之间的成年男性。二战五年,苏联基本上整整打光了两代男人,这两代男性中,受过教育的死亡比例又要更高。因为苏联红军中,知识分子一般都担任基层领导,包括政 委等政 工人员,因为他们识字啊。冲锋时,基层的连长、排长都是要带头冲锋的,伤亡率极高。而且德军也不接收政委这种政工人员战俘,都是直接处死。
二战后,苏联获得了巨大收益,人才断档的问题就被掩盖了。实际上,工人、农民这种劳动力虽然也出现了短缺,但这种劳动力是女性可以替代的。但各级政 府、党委、政工干部、基层领导方面的人才缺失,缺乏可替代性。正当年的男性、尤其是受过教育的男性比战前少了一半还多,从战场上回来的健康男性也大部分看破红尘、与世无争,回家养老去也。看惯了生死,大部分都对升官发财失去了兴趣,哈哈。
对了,中国二战时候大概伤亡了多少?大概三千多万。但中国战前的人口有将近五亿。苏德两国是人口伤亡比最大的,都大概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但德国人口损失的男女比例不像苏联那么离谱,因为德军的军纪要比苏军强得多,苏军反攻时的军纪极度败坏,攻克柏林时基本就等于没有军纪可言,无性别差别的杀戮和侵害。有人问过当时的苏军指挥员苏军军纪败坏的原因,回答是“真正的男人和战士都已经倒在了斯大林格勒”。
几年后,韩 战爆发,为什么苏联没派地面部队参战?因为打不起了、怂了,主要原因并不是怕原 子 弹,而是前期没法判断战争规模,万一再死几百万青壮年男性,国家的种子就打没了。苏联男女比例失调一直延续苏联解体也没缓过来。结果韩 战咱国志愿军上去了,伤亡四十万,打了个平手。换来了北朝 鲜战略缓冲区和苏联一百五十多个援助项目,奠定了完整的重工业基础。这里面没法讨论值得不值得的问题,人命是无价的,但如果不出兵,让美军顶到鸭绿江畔,直接威胁东北,也拿不到苏联援助项目,无法奠定重工基础。那中国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可就难说了,感觉会很惨。总之吧,中外学界的看法比较一致,抗美援朝一战为中国打出了一个未来,自鸦 片战争以后一直任人宰割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回过头说苏联,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究竟是外部的压力还是自身的选择错误?其实主要是因为自身选择错误导致的,在美苏争霸最激烈的70年代末期,苏联出生在20年代、处于60岁左右政治及各方面经验最丰富年龄阶段的整整一代全国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方面的人才严重断档,不是缺一个人啊,而是缺了整体的一大批人。后果是什么?下回再聊。
长袜子皮皮202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