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用户思维,我们总认为那是商业上的事,其实,老师和父母也有用户思维。
还记得教小朋友认字时,在小朋友的手心上用手指划笔画的情境吗?
我们重新来温习一遍,让你在小朋友手心上划1-9,请问你怎么画?顺着画还是倒着画?
有两种答案,一种是顺着画,另一种是倒着画。
如果你是倒着画,那就对了,说明你有用户思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解决识字的问题。
所谓的用户思维,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让对方瞬间看懂你的价值。
没错,我要说的是学生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瞬间看懂你要传递给TA的知识信息,如果能随时处于对方角度去施教,那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经常有人说情境体验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沙利文老师教海伦识字的案例:
沙利文老师开始教海伦摸盲文,拼单词。一次,她们路过水井房时,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水管口上。这时一股清凉的水在海伦手上流过。沙利文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了“水”这个单词。
因此,名师总是处处为学生着想,他们拥有的教育智慧源于对学生的用心关爱,那是一种瞬间站在自己对立面的能力。
我们应该从沙利文老师教海伦的案例中学会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而学生观与育人观同时具备,你离教育家的距离就越来越近了,我们再来看看《陶行之的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
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践行这育人观,因此对面学生的错误,他不仅没有批评,反而是表扬和奖励,这是多么伟大的教育智慧。
接着我要说第三观:成长观,又叫成型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老师,总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而不是否定学生,给学生贴标签,我们还是来看看最伟大的一位老师吧,她叫南希,是爱迪生的母亲,也是他的老师,是她培养了世界上最牛的科学家。
爱迪生读小学时因常提一些古怪的问题,让学校老师和校长无法忍受,说爱迪生是个“低能儿”。
南希当时是一家女子学校的教师,是一个富有教育经验的人,她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低能儿”,因此南希自己教授爱迪生。据南希平日留心地观察,爱迪生不但不是“低能儿”,而且时常显出才华。南希经常让爱迪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有一次讲到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南希让爱迪生到自己家旁边的高塔上尝试,爱迪生拿了两个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球并同时从高塔上抛下,结果两球同时落地,爱迪生觉得很神奇并兴奋地告诉母亲实验结果,这次实验也铭刻在爱迪生脑海里。
科学家的梦想就这样被种下了。
这就是南希具备典型的成长型思维,所以能培养出非常了不起的学生——爱迪生。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的固定思维是害人的,特别是我们老师千万不能给学生设限,否定学生的一切。
切记,如果你是固定型思维的老师,学生可能因为你的一句否定而毁掉一生,反之,如果你是成长型思维的老师,可能也因为你发现TA的闪光点,从而点亮学生的美好人生。
这就是今天分享的教育三观:学生观、育人观、成长观,愿当老师和父母的你树立并拥有正确的“三观”。
过去,我们用来衡量学生的尺子只有一把,那就是学习成绩。
在这唯一的衡量标尺下,大部分学生成了失败者。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
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
最后还是用陶行知的名言结尾,与君共勉: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齐帆齐微课第87篇,1812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