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笔下的大盗

转载

《庄子》“胠箧”篇,题目“胠箧”两个字很多人不认识,“胠箧”的意思是撬开箱子,这是小偷的行径,此篇通过偷盗揭示了人的综合素质。

盗亦有道

《庄子》“胠箧”篇写了一个叫跖的大盗,全名应该叫柳下跖,是柳下惠的弟弟。真是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柳下惠是鲁国的大夫,有坐怀不乱之修养,是个大贤人。而他的弟弟柳下跖却成为大盗。

行行出状元,历史上比跖出名的盗贼大概找不出来。数万兵卒,都是他的粉丝,对他忠心耿耿,紧紧跟随,跖的盗贼队伍战斗力极强,官兵治不了他们。跖是如何成功的呢?引用庄子的一段原文: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这七八十字的文字写得生动又简练,堪称文学的典范之作。跖的徒弟问跖,做盗贼也有道吗?跖说,怎么会没有道呢?说给你听听。没去偷盗之前就先预测到那个房子里是不是有财宝,如果没有财宝而去偷盗那不是空手而归吗?预测得准确这叫圣明。偷时,自己带头进屋,身先士卒,这叫勇敢。偷完了,自己最后撤出,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众人,这叫义气。能抓住时机采取行动,这叫智慧。事后公平分配财物,人无怨言,这是仁爱。这五方面不具备而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没有的。

我们提炼一下跖的五字成功秘诀,一圣,二勇,三义,四智,五仁。其中智、勇、仁是儒家的三达德。这“五字法则”能成坏事,也能成好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在庄子的眼里,道是个工具,谁得之谁成功。善人得之善人成功,盗跖得之盗跖成功。

金玉难守

庄子讲,一般人把宝贝装在结实的箱子里,用坚固的锁锁好,防备小偷。而善偷者把锁好的箱子也一同偷走,你把那么多宝贝装在保险箱里,认为万无一失,到头来却是给盗贼准备好的,他们正好方便,一锅端。

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钱财还是用在该花的地方最保险,挣钱不花,只知道攒攒攒,攒多了就有人掂记。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车子、房子,也只不过是我们用用而已,最终不是我们的。

身为皇帝的唐玄宗,连心爱的女人杨玉环都守不住。

胜者王侯

庄子还写了一个窃国大盗,他的名字叫田成子,杀了齐简公,把持了齐国。几代过渡,田成子的后代终于“田氏代齐”,把姜子牙的后代取代了,把齐国姜氏的政权改为了田氏政权,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庄子在此篇中有一句名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历史上的窃国大盗不只是田成子,还有许多,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会笼络人心。田氏代齐也不是偶然,有其必然性。

田氏用“大斗出,小斗进”的方法,赢得了民心。就是百姓生活贫困,向田氏家族借米时,田氏家族借米出去时用大斗,百姓还米时他们用小斗收取。亏了自己,赢得百姓的心。其他贵族处处算计百姓,盘剥百姓,收税高,人民的日子很苦。而田氏家族的田地税甚少,老百姓就感到田氏有仁心。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因此田成子杀齐简公时百姓并没有发生骚乱。其他诸侯国也没有发兵攻打齐国。孔子曾为此事请求鲁哀公讨伐田恒(也叫陈恒),鲁哀公没有发兵。鲁哀公当时手里没有兵权,兵权在“三桓”权臣手里。

成功离不开“五字”法

不论是个人还是单位,还是一个民族,成功需要“圣、勇、义、智、仁”系统的五字方法。

对一个企业而言,任正非看准了俄罗斯数学家安得烈是千里马,能突破华为的难关。任正非有“圣”眼。华为舍得投下巨资,这是“勇”。十年多的时间,验证了任正非的眼光,华为突破了5G技术,领先世界,这是“智”。曹德旺决定做汽车玻璃,看准了,这是“圣”。马上行动,这是“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这是“智”,终于获得极大成功。华为和福耀玻璃集团的事业成功,利国利民,这是“义”和“仁”。因此他们得到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好好体会“五字法则”,圣、勇、义、智、仁,这五方面是综合素质,形成合力,才能助力成功。人要成功,有时候需要跟老师学,跟朋友学,跟父母学,还有时需要跟盗贼学,也有时需要跟敌人学,还有时候要跟动植物学。就拿小小的蚊子来说,能在很远的距离发现人,这是“圣”。连老虎都怕的人,蚊子却敢进攻,这是“勇”。蚊子在人不发觉时偷偷叮咬,这是智。叮人的蚊子是雌的,为了后代发育而叮人,这是仁爱。是不是蚊子也配做我们的老师?虽然我们讨厌它,消灭它,但也不妨开放心胸,做它的学生。

庄子写“盗亦有道”,不是让我们做贼,是让我们看到整个世界的合理性,我们要灵活学习,灵活处世。世上的路很多,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要死认一条道。

老子说“道”是“有物混成”,是说“道”包含无穷多的智慧。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都含有无穷多的“道”,因此学无止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