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慢 城
1.
一次和朋友在茶座喝茶,朋友问我说,现在是不是压力大了。经常会看到一些人,为一点儿事,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我说压力大也许是一个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平时没有养成调节控制情绪的习惯。
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稍微遇到一点儿事就急、冲动、发脾气;总好像有股怨气没有地方发泄,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例如,在饭店吃饭的时候,嫌饭店服务员上菜慢了点儿;在银行柜面办理业务,觉得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上公交车司机开车门迟了一点儿,车上拥挤被人不小心踩了一下;在家里甚至为一点儿小事儿,摔门而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总之,往往只要有一点事,没有达到自己的心里预期,一不顺心,随时就会激动、发火,甚至拍桌子、骂娘,拳脚相向的都有。
调研发现:情绪失控制现象各个层次都有,与性别、年龄、职业、职位、学历没有直接的关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官员、甚至高级官员,包括领袖人物都有脾气暴躁的;但有的普通百姓,虽然读书少,文化低一点儿,但性格却比较好,几乎看不到发脾气。也有的学历高、高职位的同志,时常遇到不顺心的事儿照样会激动、发脾气,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情绪失控者,一般都比较耿直,缺乏圆润度,历练不是太多。据了解多数情绪失控者在伤害对方后,大多都有后悔心理,有的经过思考、反省,后悔,还会去努力补救,修复关系,从而不断加强自律;也有的根本不去思考,下次照样我行我素。当然,这与一个人的学习、自律、修养不无关系。
2
研究认为:情绪与性格有一定的关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的。情绪主要指外界事物所引起的爱、憎、愉快、不愉快、恐惧等的心理状态。而性格是指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如英勇、刚强、懦弱、粗暴等。所以情绪和性格是相互相成的。因此,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他(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性格的好坏对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在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比较健全,情绪比较稳定,反之,情绪就不太稳定。仔细了解分析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是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随着时间、环境和自身的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例如、有的人原来比较粗鲁,脾气性格不太好,别人对他敬而远之;但多年以后,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变得彬彬有礼,谦和而儒雅。反之,也有人原来性格脾气比较好,多年后,变得性格脾气极差,别人仿佛都不认识他(她)了。这里说的性格脾气就包含了情绪。余敏洪先生在一次演讲中,以他自己为例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把我大学时候的形象放到今天我站在舞台上演讲,你们一脚就把我踹下去了,人最重要的是不能随着岁月而沉沦,而应该随着岁月而成长。”所以说,时间、环境或多或少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情绪和形象。这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岁月是一把无形的杀猪刀,也是一位深情的美容师。”这就是说性格、脾气、情绪,是岁月和环境长期打磨而形成的。
研究分析还认为:情绪失控者,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人生比较顺,如学习成绩好,工作取得了成就,职位提升比较快了,赚钱比较多等等。总之,家庭和事业一切都比较成功;但由于内心的学习修炼不够,自省不够,开始骄傲,自以为是,忘乎所以,自负起来;往往时间一长,更加的肆无忌惮,遇到一点事儿,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发脾气,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还有一种是压力大,工作、生活都不太顺;也是由于自己学习修炼不够,不能正确对待,总是心里不平衡,往往产生埋怨心理,总觉得别人对他不好,社会对他不公,似乎别人都欠他(她)的。时间一长,积郁的怨气越来越多,往往遇到一点事不能满足,也会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
当然,除了以上情绪失控的成因,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再说说情绪失控的危害。情绪失控,发脾气的人,伤人伤己,影响他人和自己的身心健康。
情绪失控者大都不得已,一般是当事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才对别人发脾气。发脾气后常常导致亲朋好友关系淡薄,甚至有可能断绝往来;还有的出现严重后果,如:辞职、家庭分居、离婚乃至酿成大祸的都有。据了解,情绪失控,发脾气,往往是对自己亲近的人更多,伤害更大。发脾气的人总认为:是自己亲近的人,关系好,不碍事,所以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有的原来关系很不错的,后来见面都有些尴尬;有的关系疏远,有的不再来往,甚至形同路人……。可见情绪失控对人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觑。
研究证明:人愤怒的时候智商等于零。所以你头脑一热、一冲动、一发火,说出的话就不理智,言不由衷,出口伤人。给别人造成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发脾气的人一般脸色都不好看,胡适先生曾说过:“最下流的人的举止就是给人脸色看。”还有人说过:“你想要看看自己最丑陋的样子,那就在愤怒过后,吵闹过后,嫉妒过后,哭泣之后照照镜子,那里会有一张扭曲变形的脸和一颗贪婪胆怯的心,没有人会喜欢你的那副样子,再爱你的人久了也会心生厌倦。我为琐事烦恼也有吃不下睡不好的时候,第二天照镜子简直就是触目惊心,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这都是不能控制情绪带来的危害。
情绪失控还有更严重的,它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2016年6月,人民日报撰文《70%的疾病与情绪有关》。文章中描述:“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200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的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癌症”与长时间的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可谓触目惊心。
由以上可以看出,情绪失控,经常发火,伤人伤己,危害极大。
3
调节、控制情绪,可以从培养情商开始。情商是什么?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情商有五个特证:认识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认知他人的情绪;自我激励;处理人际关系。情商主要是自我认识、管理、控制情绪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好好地说话,让别人舒服的能力。因为高情商者一般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善于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头脑冷静,行为理智,能够抑制感情的冲动,及时化解和排除自己的不良情绪;使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能够妥善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情商能力。又因为情商、性格和情绪是紧密联系的,相互相成的;而且情绪是情商的一部分,因此,培养情商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尤其重要。既然是能力,就可以学习培养;我们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高情商,好性格,情绪稳定的人。
要想把自己培养成为高情商,好性格,情绪稳定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去学习、培养、修炼。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首先,遇“事”要冷静。日常生活中谁都会遇到急的、难的事儿,生气的事儿。遇到这些事儿,首先不是激动、冲动;而是冷静,这非常重要。很多时候,人们被一点小事儿触怒、动火、发脾气。其实,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许多本来能够办好的事儿,往往就由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把事情搞砸了。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都源于冲动;一冲动把关系搞坏了,所以常有“冲动是魔鬼”的说法。例如夫妻俩为一句话,摔门而去,结果离婚;有的员工为领导一句话,掀桌子辞职走人;这都是由于情绪不稳定,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的后果。一般来说,凡是冲动的、不能控制情绪的人,大都是修养欠缺、修炼不够的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情绪失控现象,关键就是冷静。
其次,要谨言慎行。人遇到“事”儿,只要一急、一冲动,有时说出的话就不经思考,只为了刺激对方,图一时痛快;这样往往说出的话粗鲁、刻薄和伤人。因此,遇到情绪激动时,一定要慎重地使用语言。仔细分析情绪失控现象:一般是第一个人情绪过激,开始向对方发脾气。关键在于对方(后者)能否控制情绪,这更重要。后者如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往往就会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出现不良后果。但假如后者能够冷静,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所以,后者如果有比较好的修养,情绪稳定,能够冷静对待情绪过激和失控的人,那么一般冲突是可以化解的。关键是遇到情绪激动现象,首先要冷静,除了冷静,还要慎重地使用语言;尤其要避免使用具有杀伤力的刺激性语言。
能做到冷静并慎重地使用语言,那么可以想见,他(她)一定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因为你激动,他(她)不激动,他(她)仍然能够平和、理智、容忍;这种人一般都是大家说的性格比较好,或者有一定阅历,大度、宽容,甚至有一定境界的人;这种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冷静地思考,理智地权衡利弊,考虑产生的后果;他(她)深知,如果双方发生冲突,两败俱伤,得不偿失;从而在关键时候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他(她)遇到别人激动、发火,他(她)能够冷静,等别人心情平和下来了,他(她)再进一步通过沟通协调化解、处理好需要处理的矛盾和问题;而此刻,原先发火的人火气也下去了。而由于前者当时发火,后者能够克制忍耐,有时前者心里多少也有丝丝悔意,后者适时地进行沟通、陈述利弊,也有利于事情的妥然解决。
再次,我们要通过学习修炼,让心宁静;心宁静了,情绪自然就稳定了。医学博士罗宾•贝曼和颂雅•罗斯明斯基研究认为:“只有平静的内心才能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内心平静下来,才能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如果没有这一个过程,无法把它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状态,你读任何书,学习任何理念,听任何道理都是无效的,而不能内化和沉淀,你就无法拥有感悟的资本,无法用书本上的以及别人宣讲的道理去指导实践。”
所以,我们要潜心学习一些优秀的传统经典文化,不断地修炼自己。通过深入地学习一些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就能够使我们的内心宁静,平和,不再急躁、焦虑、激动、发脾气,从而情绪失控的现象就会减少或者消失。因为儒家的思想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胸襟要宽;道家的思想要“想得开,悟得深”,要“无为”;佛家的思想是“放得下,忍得了”,要“无我”。胸襟宽方能仁爱对人,想得开方能自然待人,忍得了才能慈悲化人。因此,我们只有通过潜心的学习,悟到一些经典文化的思想精髓,才能在遇到急事、难事儿,方能“看得远、想得开、放得下”。那样你才不会执着,才会心静;当你心平静了,就不会为一点不顺心事儿就情绪失控,发脾气;遇到急事、难事儿,你自然就情绪稳定了。
我个人体会,学习领会道家和佛教的思想精髓,对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效果会更好,尤其道家的智慧。道家的智慧是“无为”。老子认为人道要效法“水”之性德,要柔弱、顺势、利物、不争。曾经有位研究老子的学者,将老子的“无为”概括为:处下、居后、不争、尚柔、贵弱、主静六大处世原则,这给人多少有一些启发和教益。我们如果能够以水的性德,以老子“无为”的处世原则去实践,就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心平气和地调节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佛家讲的是“无我”。你若真正能够修炼到“无我”境界,那么你内心一定有慈悲、感恩的情怀,遇事不再会那么纠结,那么愤怒,更多的是平和。20多年前,我去佛教胜地“九华山”,随缘请主持赐一点墨宝,他看了看我,给我写了“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无我”。当时看了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无我”?我不是来“求吉祥么?”,怎么给我写“无我”呢?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个中的道理越来越清楚不过了;这无非是一种修炼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有了“无我”的境界,那自然内心是愉悦的,平和的,慈悲的。那还有什么事儿去争,去急,去闹,去发脾气?所以,慢慢地细细地去体悟,你就会内心平和、宁静;也只有内心平和、宁静了,你就不再会那么浮躁,那么急了;心气平和了,那么你的性子、脾气都会慢慢变好的,情绪也就稳定了。
原创作者:慢城
公众号:慢青年(ID:slowwer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