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
逃避还是说出真相
逃避或者说出真相,不仅仅是两个不同的选择,更是两条人生道路,两种完全不同的存在方式。
拒绝欺骗
不良欲望通常包括:将自我意识强加于人、强行证明自己是对的、抬高自己的地位、逃避责任、抢夺别人的功劳、被破格提拔晋升、确保被所有人喜欢、获得殉难者的光环、合理化地愤世嫉俗、为自己的反社会倾向辩解、维持天真、利用自己的脆弱性、维持圣人形象,或者将所有问题归咎于缺爱的子女。这些都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谓的“人生谎言”(life-lie)。
人生谎言的生活方式通常有意无意地建立在两个假设上:第一,当前的知识足以定义什么能永远被称作正确;第二,现实如果任其发展将会变得无法容忍。
骄傲使人爱上自己创造的思想,并且还会试图使之绝对化。
做一个敢于说“不”的人
人生谎言还有一个根本问题,尤其是当谎言的动机是基于逃避的时候。
已知是错的但还去做是明知故犯,允许本可以阻止的错误发生则是玩忽职守。
隐藏自我的人是没有生命力的,因为生命力来自原创的贡献。如果你不能向他人展现自己,也就不能向自己展现自己。
隐藏自我这不仅意味着你在压抑自我,也意味着你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本可实现的潜力,这一点不论在生物学层面还是概念层面都成立。一方面,当你大胆探索和主动面对未知时,你能够用新获取的信息来更新自己;另一方面,科研人员发现,当一个生物体进入新的环境时,中枢神经系统里新的基因也会被激活。需要通过新的言行和体验来激活自己,否则你就会停留在不完整的状态,而生活对于不完整的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
聆听本真的声音
愿景能够将当下的行为与长远的基本价值观相联系,赋予当下行为非凡的重要性和意义,提供限制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框架。
心智骄傲而理性的人享受着确定性带来的舒适,也自恋于自己的才华,所以很容易便会对错误视而不见。
一个非本真的人会持续地以个人经验已证明是错误的方式去感知和行事,说的话也并非发自内心。“我得到想要的了吗?没有,那么我的目标或者方法错了,我还有学习的空间。”这是本真的声音。
当一个人撒谎的时候,他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他也许会无视行为的后果,无法分析和梳理自己的过去,甚至忘记自己撒过谎,以至于压根儿意识不到谎言的存在,但是当下的他是有意识的。
一个人若以失去自我为代价赢得了世界,又有什么益处呢?
所有关注个体和文化病态的思想家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谎言会扭曲存在的结构。
当下的已知并非绝对的真理
心怀坦诚的人类有能力将存在的痛苦减少到可以忍受的程度。
存在的悲剧源自人类经验中固有的局限和脆弱,甚至可以说这种悲剧是我们为存在付出的代价,因为存在必然伴随着局限性。
人类的理性思维可以以数不清的方式来自欺欺人、扭曲事实。理性思维作为一个过程,本质上并不邪恶,而且是能够带来思想的发展与进步的。但问题在于,理性思维往往面对着一个最严重的诱惑,那就是将当下的已知视为绝对的真理。
理性面对的最大诱惑就是美化自己和自己的创造,并且宣称自己的理论能够诠释一切,任何超越或超出其理论范畴的事物都是无须存在的。
选择真相
人们停止撒谎会发生什么?停止撒谎究竟意味着什么?毕竟人类的知识有限。虽然最好的方法和目标难以确定,但是人们必须在当下做出选择。人们要活着就必须思考、计划、设限和假设,但是如何才能在看清未来、寻找方向的同时避免受到顽固僵化的确定性的诱惑呢?
与未知为友,看清当下
对传统的依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确立目标,除非有明确的反对理由,从众通常来说都是合理的选择。虽然你有了方向和计划,但它们有可能是错误的,你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无知甚至无意识的堕落而误入歧途。
你需要与未知为友,在行动的同时保持自我觉察。你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痛苦,再去担心他人。这样你才能够强化自己,承担起存在的重担,使生活重新焕发活力。
过去的智慧在当下就越会显得破败和过时,这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过去的智慧在当下就越会显得破败和过时,这是时间流逝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人们有责任勇敢地看清当下,并从中吸取教训,即便当下看上去很可怕,或者看清当下所造成的恐惧会伤害我们的意识和视觉。“看见”这个行为会给个体带来新知,虽然它会挑战我们熟悉和依赖的事物,给我们带来烦恼和不稳定,但它尤为重要。因此,尼采才认为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可以承受多少真相来决定的。
你绝不仅仅由那些你已知的部分构成,你也包括那些你只要愿意就可以获得的部分。你永远不应该为了当下的自己而牺牲未来你可能成为的样子。
直面真相,坦诚生活
设定自己的志向,即使你不确定应该有怎样的志向。
与发展和人格相关的志向比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志向要好。
如果你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渐渐地,你就能在自己言行不当的时候感受到内在的分裂和脆弱。这不是在想象,而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具体感受。对我来说,那是一种下沉和分裂的感觉,而不是坚定和力量的表现。那种感觉似乎来自腹腔的神经丛,那里有一大块神经组织。我会根据下沉和分裂的感觉来推断谎言的存在,我也因此学会了识别自己是否在撒谎。
专注能够让你朝着目标前进,更重要的是,专注带来的信息能够让你及时调整目标。
如果你实事求是,在奋进的过程中允许自己看清不断显现的现实,那么你对于事物重要性的理解就会发生转变。你会重新调整方向,这种改变有时候可能是缓慢的,有时却可能是突然的。
如果你实事求是,在奋进的过程中允许自己看清不断显现的现实,那么你对于事物重要性的理解就会发生转变。你会重新调整方向,这种改变有时候可能是缓慢的,有时却可能是突然的。
存在究竟是好是坏?你需要冒很大风险,活在真相或谎言中,直面后果,然后才能得出结论。
“信仰行动”(act of faith)。你没法预知结果,个体间的差异巨大,他人的正面例子不足以作为证据,你必须拿自己的人生做赌注去得出答案。你相信命运会把你带到更好的地方,相信改变的过程可以不断纠正存在,这就是探索精神的本质。也许更好的理解方式是,每个人都需要具体的目标和志向来避免混乱,清晰地理解自己的人生。
所有的具体目标之上都应该有一个元目标,也就是一种发现和确立目标的方法。
这个元目标可以是“真实地活着”,这意味着你需要努力向清晰、明确的临时目标前进,随时清楚成败的标准是什么,如果别人能够了解你的标准并督促你,那就更好了。与此同时,你也要允许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以它们该有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既是务实的志向,又是最勇敢的信仰。
用真话战胜谎言
人生的不完美是关于存在最重要和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不撒谎呢?人们真的需要在每时每刻都直面险恶的现实吗?一切都将分崩离析,这是人类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弥天大谎都是由无数小谎构成的,小的谎言往往就是弥天大谎的起点。
如果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拼命地坚持某种意识或者沉迷于虚无主义,试着说真话;如果你感到脆弱、无用、绝望和困惑,试着说真话。说真话,或者至少别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