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奇”系列之: 东方典乐
公元719年,唐玄宗途径三乡驿,高高的城楼镇守着东西两京的要道,常年的宫廷生活让他倍感疲惫,这一日他登上了三乡驿这座城楼,不远处一座仙山在云雾缭绕中忽隐忽现,他于是问道随行的道士罗公远:“不知前方是哪一座仙山?”罗公远答道:“听当地的百姓说,前方仙山曾有仙女降临,幻化成一小女孩,指引山中迷路的人,又于山中采仙药赠送百姓治病,痼疾得愈,因此得了个名,叫女儿山。”玄宗点了点头,不禁又陷入了遐想:“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般模样?朕坐拥大唐江山,却无缘天上去一遭,实在遗憾,遗憾!”道士罗公远似看出了唐玄宗的心思,说道:“陛下若是欲往天阙一观,也不是不可以。待到中秋月圆之时,臣有一法。”
转眼至中秋,金黄的月亮,大如盘盂,缓缓从东方升起,抬头望去,只觉月亮上有一棵树森然有古意,又似有玉兔捣药,吴刚伐树,不知嫦娥仙子此时此刻于月宫在做什么。唐玄宗忽然想起于三乡驿时,罗公远曾言中秋之事,便下诏召其进宫,罗公远进宫,拜会了玄宗,言道:“陛下欲至月宫,请随我来。”渐渐行至一处石桥,桥下月影晃动,波光粼粼,只见罗公远右手拿起拂尘,朝天空一挥,一条紫色的仙桥自月宫倾斜而下,下接石桥一端,道士道:“陛下,请!”玄宗闻言,随罗公远行至紫桥处,一脚踏上,只听得耳边风声阵阵,低头望去,长安城转瞬间小如石盘,心中不禁想到:“人间繁华,也不过仓皇一梦罢了。”
正思忖间,已行至一处,只见前方一牌匾,上面刻道:“广寒清虚境。”玄宗问道:“此是何地?”罗公远答:“正是月宫。”玄宗甚感惊奇,正欲起身进去,奈何一守门天兵忽然出现,问道:“来者何人?因何私闯月宫?”玄宗正欲辩驳,道士微微一笑,手抓玄宗衣袍,转瞬消失不见。忽至一宫殿前,只见仙云缭绕,清光隐隐,殿前数行舞女,皆束霓裳,水袖翻飞,身上的金钿、玉佩在舞动中发出悦耳的声响,耳旁仙乐盈盈,似玄似妙,玄宗顿觉身轻如燕,仿若通体透明渐近虚无,玄宗忽然想记下这美妙动人的乐曲,转身问道:“不知此曲是何曲子?”罗公远言:“此曲名《霓裳羽衣曲》。”玄宗听闻,暗暗记下曲调。
次日,醒来之时,玄宗已在自己寝宫,仔细回想昨晚的场景,如同梦境一般,但那清晰优美的曲调却不停在心间徘徊,玄宗急忙拿来笛子试着演奏,无奈演奏至一半,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下半段了,心中懊恼万分。于是派人去请罗公远,今晚还要再访月宫,不一会有人来报,罗公远自昨晚外出未曾见回。玄宗无奈,只是每日练习那记下的前半段乐曲。
一日,唐玄宗正于宫中思索曲子的后半段,正抓耳挠腮之际,有人来报,河西节度使杨敬述求见,玄宗遂召其进殿,河西节度使言:“臣于凉州听得一首胡曲,其曲调悠扬玄妙,今欲献于陛下,还望陛下试听之。”唐玄宗问道:“你那曲子是何曲子?”杨敬述说道:“臣闻此曲传自天竺,其名《婆罗门曲》。”唐玄宗道:“可演奏来听听。”杨敬述遂命随身携带的乐官开始演奏,乐曲一开始,唐玄宗忽然感到怎么好似在哪里听过,待演奏至曲破之时,玄宗忽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妙哉!妙哉!此曲岂非当日月宫所闻之曲?”于是马上命宫廷乐师记录其曲调节奏,玄宗龙颜大悦,重重赏赐杨敬述。玄宗结合自己于月宫所记加上杨敬述所呈终于完成了此曲的所有部分。
后玄宗在宫中设立梨园,亲自教授乐官们演奏此曲,并命杨玉环亲自设计舞蹈。杨玉环与宫人日夜赶排。终于,练好了一大型歌舞《霓裳羽衣曲》,在一个盛大的节日上演出。细腻优美的《霓裳羽衣曲》仙乐奏起,杨玉环带着宫女载歌载舞,一个个宛如仙女下凡,她们娇艳的身姿不停旋转着,如一朵朵极力盛开的花,群臣的眼睛都看直了……
惜哉,惜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霓裳羽衣曲》从此失传,一曲仙音就此于人间了无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