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了1年多的时间,吸引了12万读者,在简书平台上积累了50万字的作品。想说说在简书写作的一些感想。
写作让我上瘾
我一直很喜欢写作,通常说来,一个人如果很喜欢什么说明缺什么,例如喜欢钱说明可能缺钱。我喜欢写作说明我写作水平有待提高。曾经在博客流行的年代,我写了一些文章,只不过中途喜新厌旧爱上了摄影,于是抛弃了写作。所以这么些年,摄影水平精进,但是写作水平依然留在原地踏步,当然现在也好不了多少,其实我的写作能力来源于小时候经常写的各种格式的保证书,保证书要写的声情并茂又要贴近事实也是一种挑战,如果写不到这样就免不了挨打,为了避免挨打,就要努力写。
对于我来说,写作像尼古丁一样会令人上瘾,尤其是写了几千个字的垃圾之后,然后忽然发现其中有上百字如同珍宝一样的文字段落,那种欣喜感就像是一种奖励。如果一天没有写上1000字,会感觉缺了一点什么,坐立不安,浑身没劲。只有打开编辑器,在里面输入一个个的方块字,才能缓解我的不安。休息时间假如让我不去写作,而是去休闲娱乐,会让我觉得产生一些焦虑,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
我可能得了一种病,名字叫做“写作完结嫌弃综合症”,这种病症表现如下,凡是一篇文章在第五稿之前,都会被自己嫌弃,嫌弃到忍不住想修改。很多年前,我会为了玩游戏而通宵,很多年后,我会为了写文章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半夜里忽然想到有有几个段落可以改一下,于是又从床上爬起来打开电脑来编辑。
前几年公众号开始流行的时候,我偷偷的开了一个,然后每天都想写点什么放上去,因为发布之后不能编辑修改,所以一篇文章要反复修改后才发布。去中心化的公众号写作有一个问题,假如作者毫无名气,在浩瀚如烟的公众号洪流中,很快会被淹没。写的内容越低俗,标题越吸引眼球,或者是抓住热点引发人性的共鸣,就能很快火起来。而我写的内容注定和这些无缘。
没人看就意味着锦衣夜行,毫无乐趣。幸好我看得比较开,看的人不多意味着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写。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和我说,你知道简书这个写作平台吗?为什么不去上面写呢?
就这样,我来到简书。来简书一年之后,我把我的写作心得,总结在一篇文章中,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这篇接近5w+阅读量的文章《如果你想写出好文章却无从下笔,这里有7条建议》。
在简书写连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开始在简书写我的认知系列,也就是《提升认知能力》,主要讲述如何提升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内容相对抽象一些。要把抽象的思维方式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文字,难度可想而知,假如我写一篇散文需要花三天,写一篇需要花七天,那么一篇认知的文章就需要花上两周时间,反复修改。
写认知系列的时候,我的初衷是可以分享自己在思维方式上的研究心得分享给所有有兴趣的读者,能够帮助他人,是一件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这是我的主要写作动力来源。
认知写多了,有一个副作用,容易让人变成一个超级理性的人。所以我写完一篇认知会再写点游记、散文、发一些摄影作品,来恢复感性情绪。但这样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不断地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切换,有一段时间显得特别分裂。
为了空出更多的时间写作,同时又不影响工作。我推掉了所有的应酬,电话调成了静音,静音导致几次老板打来的电话听不到,被老板骂上几句,依然我行我素。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看电影,不聚会。即使这样,仍然时间不够用,而我即使这样投入写作,也无法做到每日更新文章,俗称的日更。在我看来,与其追求数量上的日更,不如追求质量上的周更。对于我这种非全职写作者来说,更是如此。
在车上直播一堂简书直播课
我目前在创业阶段,每天要面对无数问题,解决问题。经常在下班之后感觉心力憔悴,疲惫不已。而回家之后的写作,是对疲倦最好的解药,读者对文章的喜欢,是最好的鼓励。
但是我实在没有时间在简书大学堂开课程,因此我婉言谢绝了多次简书工作人员的开课邀请。既然要开课就要准备课件,我做事的原则是,如果一件事不做到自己能力极限,就不要去做。
直到有一天好几个简书同事来和我说,开一个小时的直播课吧,给职场新人做个分享。我一听,哦一个小时,这个可以。事实证明我还是有点轻视了工作量。做一小时直播,我花了16个小时的时间来准备。
准备稿件,就花去许多时间,要明确大纲,明确人群,反复修改后,还要反复朗读,控制时间。这是一场关于职场新人如何脱颖而出成为职场精英的课程。既要做到通俗易懂,又要做到有干货内容,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职场的一些原则,在准备稿件的过程中,花了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讲一个“如何解决上级安排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了让听众更好理解,我精心准备了一个如何让自己财务自由的分析案例在其中。
直播的时间在晚上八点,公司的同事还在加班,此刻还没有下班,而我也来不及回家,因为路上还是有点堵。到哪里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没有人打扰。我思前想后,最终灵光一闪,在停车场自己的车上,带上电脑和手机,电脑展示讲稿,手机提供热点开始我的直播。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体验。
在简书写作是一个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
在简书写作,是通过写作建立、维护个人品牌的过程。
当我还在埋头吭哧吭哧地写认知系列文章时,忽然有一天被简书版权中心的时芽老师发现,简短的电话沟通之后不久,我收到简书版权中心寄来的一大堆合同,一边填,一边想,这算是卖身么,不过能把自己卖出去,也是行善积德的事情啊。简书版权中心会帮助我把认知系列文章和出版社签约,出版纸书。
这要在从前,对于默默无名的作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普通人要想出书,更多的是自费买版号、自己联系印刷厂、自己购买再自己销售,没个几十万根本就不用考虑。
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只需要认真写好文章和书稿,其他都交给版权中心的老师负责打理。不需要自己出任何费用,还有版税收入。
除了这些好处,简书还能给签约作者更多的曝光机会,推荐机会。换句话说,简书版权的目标之一是帮助有才华的作者打造个人品牌。这无疑对出版业将会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从加入简书到成为签约作者,花了三个月时间。
一个写作爱好者和一个签约作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只需要埋头写作,而后者需要在书稿开始之初就要考虑书名,以及章节内容。光一个书名,就会让人觉得无限头疼。幸好简书版权中心的武老师不辞辛苦,一遍遍的和我讨论。
我也加入了简书会员,会员拥有的福利会让人觉得物超所值。包括畅读付费连载、发布付费文章等等。付费文章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而简书在各大平台走的比较前。
我的文章里有一半是付费文章,付费文章有几个好处,首先可以让作者用心写高质量文章,不然如何对得起付费用户。其次还可以增加盗版抄袭成本。最后还可以帮助识别谁是真粉丝。
我经常在想,如果我早一些知道简书这个平台,能够在平台早期发展阶段加入简书,现在大概也能积累个百万粉丝,成为一个简书大V。
罗振宇在2017年的跨年演讲中提到超级用户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愿意为你付费的真粉丝,服务好这些真粉丝是一个企业要做的头等大事。这个概念对个人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品牌,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我没有多少野心做个大V,但是我从心里感激这些愿意付费的简书用户。
所以我分别建了两个社群,一个是《提升认知能力》的VIP群,一个是摄影群。前者顾名思义,为购买连载的用户提供读书的疑问解答以及给大家创造一个交流社群。后者是为大家提供摄影学习及摄影作品的交流社群。
只要我有时间,都会尽量为大家解答疑问。我信奉利他主义,一个苹果只能分给一个人,但是一份知识可以分享给无数人。作为一个个体能够为这个社会创造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价值,这样的人生都会很有意义。
在简书认识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