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出行用了滴滴打车,司机是个大叔,约莫和我爸年龄差不多。
在一个过长的红灯前,大叔开始和我唠嗑,笑着问:姑娘你多大了?
我:今天刚好25岁。
大叔随即笑呵呵地来一句:“这么巧,祝你生日快乐。”
我道了声谢,大叔就开始自顾自说起来:“我儿子比你大几岁,现在在西安工作。”
我礼貌性地接了一句:“西安不错唉。”
“是不错,去年刚买了房,这不,他妈妈前两天才过去西安,要帮他搞装修,我一个人在家没意思,就出来开开车。”大叔说着这话满眼都是笑意。
我问:“比我大不了几岁,那毕业也没几年吧,蛮不错的,这么快就买了房。”
大叔叹了口气:“孩子是挺好,孝顺,现在工资也高,可就是快30岁了,还没有对象,这以后可咋办?”
这个话题一打开,基本不需要我接话,大叔接着上一句就继续道:“他工作忙,部门里也没什么女孩子,光这两年我给她介绍的都有十几个了,可这个孩子,不加女孩的微信,不见女孩的面,一给他打电话说起相亲的事,他就挂电话,可愁死我们了,都不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在想什么。”
我笑了笑:“可他现在单身的生活状态也很好啊,没遇到合适的也不用强求,以后总会遇到好的嘛。”
听完我这话,大叔又不干了:“好啥好,再好也是一个人,孩子他小姨,也是从二十来岁就挑挑拣拣,现在快四十了还没有结婚,在北京深圳都有房有怎么样,连个伴都没有。”
听到这里,我承认我酸了,当时的内心os是:在北京深圳都有房,对象算个什么?可这话我不敢说出来,只好弱弱来一句:“经济条件不错,那自己也不会过得很差的。”
大叔摇摇头:“你们这些小孩子不懂,总是要有个伴的,万一生活中有点意外,一个人咋整?”
我明白在这个问题上,我和大叔确实是各开一道,没有争论下去的必要,就打个哈哈开始唠别的。
在我们上一辈的眼中,单身,尤其是大龄单身,似乎是一件很可怕的物种,仿佛只有到了年龄就结婚生子的人生才算有意义,其他方面的出类拔萃都算“不务正业”。
02
《我家那闺女》这个综艺,基本上把两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推到了大众眼前。
节目中女嘉宾的爸爸几乎全部认同一个观点:孩子到了年龄一定得结婚生子。
甚至袁姗姗的爸爸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到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还不结婚生子,我一定走得不安心。
试问这句话砸下来,哪个子女不压力没顶?就好像不完成这件事就是十恶不赦的不肖子孙。
其实如果有人陪伴,很少人会选择独身,之所以等待,并不是要求太高,只是想找那个最合得来的人,等那个能一起就着柴米油盐,熬过风霜雨雪的人,而不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去谈一段段消解寂寞、无疾而终的恋爱。
父母虽与子女是至亲,但到底是独立的个体,要奔赴不同的目的地,对于彼此生活方式的选择,本应是互相体谅,最好不干涉的。
可大概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浸染,加之父辈经历的时代背景所致,我们的父母,一生都在绕着孩子打圈圈,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想尽办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然后就是攻克学校、事业、家庭的拉锯战,父母们战前筹划,战中拼搏,战后收尾,以强硬的姿态参与着我们生命中的每个环节。
这没什么不好,父母们是出于爱意,可这样满满当当的爱,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禁锢?
毕竟,有些选择我们不做,很大可能真的是因为不想。
03
记得前一阵,我还在家时,我跟我妈一起看《知否》,我妈当时对着康姨母点评了一句:“这种人怎么这么坏。”
对啊,她怎么那么坏,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局面,这些人总要费些心思,搞得大家都不得安宁。
我当时回答我妈的是:“这些女人从生下来,就只有嫁人生子这点事,她们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费脑子。”
换个角度想,大多数父母也应了这句话,他们把孩子当作一生的使命,反而忘记了自己。
前几天papi酱在节目中给人生排了序:
1.自己
2.伴侣
3.孩子
4.父母
这个排序引起挺大争议的,当场听到的爸爸们也十分不赞同,爸爸们的排序在第一位和最后一位上达到了高度一致。
他们心中的第一位是孩子,最后一位是伴侣,这大概也能解释出为什么很多婚姻走到了极其难堪的地步。
papi的排序,我是赞同的,把父母排在最后并不是不孝,而是在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个角色“自己、伴侣、孩子、父母”,该各有分工。
自己排在第一位毋庸置疑,来世上一遭,总要把自己过好的;而伴侣又是我们人生中相伴时间最长的人;至于孩子,我觉得父母尽到该尽的责任,就要坚信“儿孙自有儿孙福”,路是要自己走的;父母排在最后一位,我理解的是不去依赖,是离开他们的庇护,让他们最大程度的脱离开围着我们打转的生活,去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孩子不是父母的续集,父母也不该是孩子的序章。
04
身处的时代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这样的人生排序在父母看来,多少有些凉薄。
记得蔡康永曾经在《奇葩说》说过这样一句话:父母为孩子牺牲了一辈子,没有自我,但他们必须容忍自己的孩子,忽然有了自我。
悲哀又心酸。
爱不是交换,也不是行乞,好好爱自己,才能传达给孩子正确的生活观,好好爱伴侣,才能让孩子看见婚姻的真正价值。
papi的这个排序“很自私”,但她活得通透豁达。
愿天下父母都能过得很好,从“自私”地爱自己开始,从接纳孩子不够循规蹈矩的人生开始,从找寻真正的自我开始。
生活的千万种面貌,每一样,我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