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浪漫为国漫崛起赋能增效,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长安三万里》的爆火出圈,同其思想性、艺术性的上乘,以及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密切相关。随着李白、高适、杜甫、王维、贺知章等著名诗人的陆续登场,唤醒了国人血脉里沉睡的诗的精灵。口碑爆了的同时,电影也靠着美轮美奂、博大精深的古典诗词文化,掀起了“电影院背书”的现象级热潮。
大唐繁华背后是一场冷清,高适代表了有唐一代的诗之达者,李白代表了那个时代诗人的大多数。影片以李白和高适的交往故事为叙事主线,以盛唐的繁华景象和安史之乱的惨状为时代背景,以高适的视角讲述李白的故事为线索贯串诸多人物故事,顺次展示了李白传奇的一生,表现了盛唐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与炎凉刻薄的世态人情。影片对人情物理、世态炎凉,以及酒肆狂欢的描绘都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对炎凉淡薄世态人情中各种人物的表现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是一部讲述李白求仙访道故事的影片。故事情节上安排了李白召唤仙鹤、驾鹤遨游等玄幻神奇的场景,弥漫着神迷、虚幻的浪漫主义色彩。表面来看,李白得仙人传授异术、授得道箓,是诗人追求自由的重要生活方式。其实这是李白仕进无门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当时社会黑暗,世风日下,李白空有才学,却满心报负、报国无门,难以入仕为官得到重用。李白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岁月渐长依然无法完成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待到诗人终于接受自己在现实中终究无法实现抱负的时候,才迫不得已选择皈依虚幻的道门世界。
这是一部讲述李白行侠仗义故事的影片。《长安三万里》中的主要历史人物都是实有其人的,如高适、哥舒翰等都是史书有传的。影片既展现了高适战场拼杀、哥舒翰拼死杀敌的场景,也讲述了高适参与救助郭子仪,高适委托郭子仪救李白等故事。无论是李白救郭子仪,还是郭子仪救李白,都是在反映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再加以虚构成分,显然具有历史演义的性质。通过讲述李白和高适勇救郭子仪,女扮男装的裴十二打败高适等故事,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上生动展示了唐代社会的政治斗争以及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社会风气。
这是一部讲述李白长安逐梦故事的电影。李白剑术超群,相扑无敌,极具英雄气概,不仅能手持一柄长剑同高适的长枪打个平手,还能教会高适用相扑术击败强大的胡人对手。当他信心满满地敲开权贵之门以求干谒时却吃了闭门羹,当他如愿以偿进了翰林院后却只能写诗称颂杨贵妃的美姿容,当他同志同道合的诗人们痛饮唱和时却遭到了高适的嫌弃。影片围绕着李白、高适两个人物,写出了那个社会的人情冷暖,写出了一系列活灵活现的诗人形象,其中一些情节和人物,都可以在史书中找得出影子来。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故事精彩的诚意之作。影片重点展现了群星闪耀大唐的场景,不仅塑造了李白、高适、杜甫、王维、贺知章、郭子仪等正面形象,而且将安禄山手下对郭子仪的迫害具体化、形象化。虽然出场的人物形形色色,但大都语言生动,个性鲜明,各具特色,活灵活现。几个主人公的对话,十分符合人物口吻和身份,既有华丽工整的诗句,又有晓畅圆熟的对白,撒得开、收得扰,明快流利,表现力极强。如高适评点战场说“将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点评长安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在”。
《长安三万里》更是一部能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的影片。影片中的场景设置往往紧扣人物心理渲染出环境气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无论是李白和高适不打不相识的芦苇荡,还是李白和裴十二月下戏歌姬的花船之上,无论是吟诵《将近酒》时同高适的驾鹤遨游九天,还是吟诵《朝辞白帝城》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时的场景,无不美轮美奂、令人目眩神迷。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更容易在经典台词中产生深刻的共鸣。如影片结尾处,李白遇赦归来,一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让许多观众落泪,因为大家都深深地懂得,这个世界本就不完美,学会接受和理解是幸福生活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