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017,总想说点什么,不知从何说起.
最近和朋友们或多或少的聊到小小的人生感悟.听到问你算宅吗?诧异的想着我像?一位多年的老友曾经评价我他眼里的我是喜静的,只是在最熟悉的朋友面前才会呈现放松的状态.而几乎多年我都是以旋转的陀螺抗拒停下.曾经的我,像一个好奇宝宝,感受着追逐着自己未曾感受的一切.抗拒害怕寂寞、孤独.
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大海的自己,内心雀跃,手捧着海水放进嘴里,原来真的是咸的,那时人生的梦想就是看海.仿佛完成了内心一场仪式.往后的每年都会再回到三亚去看曾经我梦想实现的地方,三亚年年变化着,海湾越来越多,每个湾里住几晚,再去下机就直奔亚龙湾,什么都不做,暮色缭绕的清晨走到海边看着黑色仿佛可以吞没自己的海浪层层叠叠拍打着,日光就在眼及的海岸线慢慢升起.那成了一种自我疗伤的方式,那一刻感觉一切都已过去,新的朝阳已经来到.这么呆2天再回家心就静了.
三亚不再是我记忆里最初的样子,似乎我不再需要这样的方式让自我平静.渐渐的也不再前往了.
有一年想着离开熟悉被保护的我自我能力到底如何?这个念头冒出时行动吧,去看美丽春景遍地油菜花的婺源吧.理好行李直奔火车站,一座城到另一座城,火车转长途汽车,到达县城再转中巴转去小镇.
居住的民居是对淳朴的夫妇,老板口中的我成了闺女.每天背着单反从小镇出发坐着中巴穿梭在个个景点中.那个微微细雨的清晨徽派建筑下的宏村,白色略显斑驳的的墙壁上,竖立的烟囱炊烟缭缭,那么美,就像从古诗中走入了我眼帘.
李坑的石板路小溪边我会在路边顺手买下甜酒、油条,坐在长板凳上听着屋檐滴下的雨滴声吃着早餐.
卧龙谷的班车每天只有一趟,中间只差2小时,定点小镇路口等车,内心算着上山下山的路,背着单反一路穿行在山谷中,下山时遇见随着导游一起上山的大叔们说这姑娘这么瘦背着相机居然已经来了个来回,心里笑着说我要赶回程的车.
更多的时候我会什么都不做,坐在虹桥下的河边,暖暖的晒一下午阳光.走在老街的石板路上满满的安逸感.老板会每天等我回去午饭,粉蒸肉超级好吃,会提醒我一个人吃饭不需要点太多,会把我吃的不多的菜留着晚上帮我拿出来再热热.
就这样我在婺源住了一个礼拜,那是我第一次独自旅行,最初我以为我会孤独,可是原来把心放空很舒服.
也许独自旅行第一次有了好的开端,后来我总会适时用独自旅行来调整自己.阳朔很早就给了我家的感觉,清晨始发的高铁站阳光透过玻璃屋顶撒在手中的书页上,如此美好.
喜欢10月的桂林,满城桂花香,喜欢清晨漓江边的小小咖啡馆,一天从这一刻开始.
每一次阳朔我都会骑行去遇龙河边,来回的3小时,在路边阿婆的小店里买一瓶脉动缓解湿透的衣服.清晨会围着县城的田野,公园,街道行骑一圈.下午坐在码头边的咖啡馆里看着去时带的书.晚上凉台的摇椅上边吃夜宵,边抱着电脑和另一端的朋友们报着平安.
店里的老板几天和我熟悉后说我是见过最不像湖南的女孩子,没有口音,性子也不火辣,每天的生活都是悠悠的.想起曾经闹得一个趣事,凤凰沱江边和几个北京人喝茶聊天,稍稍熟悉后第一句你住北京哪个区的?我说不是北京人.听你口音一定咱北京的,再不济也是天津的.我哈哈大笑,我纯湖南妞.惊的几位问我是不是北方待过.从未.
并不倡导一个人的旅行,只是旅途中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孤独,曾经我自觉口音严重,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交流并不难.一个人的时候感官都像被放大,沿途的风景,对周边的一切都会变得更立体.因为一个人也会想的更多,脑中不断确认各种出行程序及注意事项.
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快到没时间静下心来看,来记录文字.快到了许多的写作者站在制高点指点人生那些小事.快到我们都忘记自我剥析,仅剩下逐步跟随他人眼里的想象生活.
记录自己写的没有鸡汤和黑鸡汤,我希望我用心的感知这个世界,美好的或不美好的,都像回忆里的独家记忆,鼓励着自己安全平稳的跨出每一步,为身后关爱我的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