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有个很火的词叫“读书变现”,相信很多人听过,有些人估计会对此不屑一顾,认为这样读书太功利。
或许吧,不过所谓知易行难,想真的靠读书变现,前期没有高质量的输入,后期很难有高质量的输出,而带着“高质量输出”这个目的,去有选择、有技巧的读书,不失为《这样读书就够了》作者赵周提出的三类读书者中的高级读书者。
赵周在书中将学习者分为三类,从低往高依次为: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
不会什么,就去考一个证书。这种用自己最熟悉的方式(考试)去解决变化中遇到的新问题,就是典型的初级学习者。
自我反省一下,其实我就属于初级学习者,读书总是习惯性的用“考试”思维,学习一直停留在知识记忆的层面,觉得看一本书,要么记住,要么归纳大意,不然就觉得自己白看了。但静下心来想想,就算我把书都背下来,或者用思维导图理清大纲,对于我面临的实际问题依然束手无措。
就像我之前为了写作,曾看了一堆关于如何写作类的书,现在也无法写出完整的一篇小说来,甚至书里的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忘的一干二净,读了等于白读,没有溅起一丝水花。
所以想让读书变得有价值,不是读得越多越好,也不必非得读完一本书,而是先判断自己学习的目的、读书的类型:
如果确实是为了考证,那没办法,只能死记知识点;
如果是为了兴趣,那你可以泡一杯清茶,坐下来慢慢品、慢慢读;
如果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把书当“医生”,不需要拜它为师,全盘接受,而是对症问诊,将书里的理论和方法与自身关联,设想日后的应用,再在应用后复盘,如此循环。
这就是高级学习者,不是把大脑当硬盘,只一味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是学会在阅读中反思,学会把知识转化成各方面的能力。
如果说高级学习者能“治病”,治自己的病,那么学习促进者就更高一级,不但能治自己的病,还可以“救人”,他们拥有最强的学习能力,通过教会别人而深刻掌握某个知识,这样的人也被称为“拆书家”。
总结一下,我们成人学习,应该成为高级学习者,提升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读书时,尤其是致用类图书阅读时,带点“功利性”,不要只是局限阅读的量上,而是要学会将有价值的知识内化和应用起来,让其变成自己的东西。